【營建你我他】雲林縣政府如何配合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與中央攜手打造一美好環境?(下集)

Written by on 2019-09-10

Q: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雲林縣政府要如何強化有友善的通行環境?
A:道路不再只是路面刨鋪,是將舊的道路改造成新的道路,以人本、環境及文化的概念進行道路設計與施工,例如保留老樹以及重新營造道路兩側景觀並串聯當地觀光景點等,考量人行道、自行車道及車道配置,協調管線及人孔蓋下地以提昇道路路平,於重要路口設置無障礙行穿線及增設照明設施,以保障用路人安全,並符合現代使用需求。

Q:另外想要請教雲林縣政府,對於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推動感想。
A: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內分有路面刨鋪類及人行環境改善類二大類,有許多人質疑路面刨鋪屬經常性的維護,何以要納入前瞻預算執行?然而,以雲林縣為例,縣道鄉道每年每公里的維護經費只有15萬元,轄內二十鄉鎮的村里聯絡道路多已超過十年未翻修,早已遠低於一般七年翻修一次的養護標準,路面嚴重老化。因此,前瞻計畫除補助都市計畫道路,亦補助都市計畫區外之村里聯絡道路,對城鄉型的雲林縣有極大的幫助。對於路平已大大改善,讓民眾大大有感。路要平、燈要亮、水溝要通,這是民眾生活基本的需求。

另外,在人行環境改善類方面,道路不再只是路面刨鋪,是將舊的道路改造成新的道路,以人本、環境及文化的概念進行道路設計與施工,例如保留老樹以及重新營造道路兩側景觀並串聯當地觀光景點等,考量人行道、自行車道及車道配置,協調管線及人孔蓋下地以提昇道路路平,於重要路口設置無障礙行穿線及增設照明設施,以保障用路人安全,並符合現代使用需求。
因此,前瞻計畫提升道路品質的推動,時有其助益與效益。

Q:在違法佔用人行道、騎樓部分,雲林縣政府有什麼想法或特別案例可有效改善方法可以進行分享的?
A9:
本府考量民眾觀感,採循序漸近方式,先開立勸導單予以規勸,如仍再違規,則請警察單位逕行舉發。

Q:在推動以人為本的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雲林縣政府最重要考量的部分是什麼?有什麼特別案例可以分享的?
A:
雲林在推動以人為本的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過程中,首重與地方民眾的溝通,在前瞻道路的改善工程,容易涉及人行道興建、拓寬等改變,此舉伴之而來的通常是和當地民眾,既有生活習慣之改變。在此轉變過程中,如未能和民眾充分協調取得共識,便貿然進入工程階段將容易導致民怨,讓原先縣府和設計團隊良善之設計美意,因而蒙上擾民之情,確屬可惜。
範例:
本府辦理「古坑綠色隧道改善計畫」時,為改善綠色隧道市集的人行環境及周邊景觀,並促進市集的發展,首重與攤販市集的溝通,承辦與公所的同仁,從營業時間、可施工時間、擺攤區域、出入口管制、停車管制,到管線單位下地的時間等,無一不是在溝通中完成。又如目前進行中的亮點計畫「虎尾及北港朝天宮街道系統整合串接改善計畫」,也協同公所的同仁持續的與居民溝通,期望可以創造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