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港局】橫跨百年的光之記憶「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專書出版

Written by on 2023-03-22

特別來賓:
交通部航港局 呂學鳳科長

去年 11 月 18 日~11 月 27 日在萬華剝皮寮就有「LIGHT HOME(燈火之家):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的影音展,這次書本就是影片的文字版嗎?

這次「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專案是以口述歷史影音紀錄為基礎,影音展的部分是將口述歷史的內容加以剪輯整理,做成紀錄片的形式,所以全部都是由燈塔人第一人稱口述,沒有其他的旁白說明;專書的話同樣是以口述歷史影音紀錄為基礎,但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敘述,將燈塔人的生平、心境、時空背景,這些口語難以表達的,用文字紀錄下來,另外也邀請了一些在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他們對於燈塔的印象與感受,讓這本專書完整地呈現了人對於燈塔的記憶與情感。

這十組燈塔人故事裡,有幾組人都已經高齡 90 幾、100 多歲了,可以分享一下他們的故事嗎?

諸從光
二次大戰後,為了要從日本政府接管燈塔,因此海關就新招募訓練了一批燈塔管理員,經過一連串訓練,最後剩下 12 個,並派了8 個到臺灣,諸從光就是其中一人,結果到臺灣不久之後就因兩岸情勢驟變而從此與親人永隔。而在臺灣的生活,也不容易,一家大小需要跟著諸從光一同在各個燈塔間輪調,在臺灣也像是在漂泊流。

黃清榮
黃清榮主任又被大家稱為燈塔王,主要是因為他待過非常多座燈塔,而且他在每個燈塔工作時的認真嚴謹態度,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使得燈塔仍夠良好的運作。黃清榮的故事也是有許多波折,與其他人不同,他原本是在廈門的海關服務,但因為國共內戰時被困在南澎島,受困 40 多天營養不濟的情況下,才被救回臺灣,之後才又繼續在各燈塔服務。即便在各燈塔輪調,黃清榮對於燈塔的用心跟熱忱,還有對後輩的關心與教導,也讓所有在燈塔工作的人們把燈塔當作家。

高樹奇
高樹奇與其他人最不同的是,他不是守燈塔的人,但他是守護燈塔的人。全國燈塔的修護、修建都出自他的手,他也是繪製過最多燈塔圖的人,像本島極北點的富貴角燈塔,就是他負責帶領工瓣重建的,而且除了建築,燈塔的木工、鐵工、水電等也都是需要高樹奇和他的工班們自己親手完成,可以說他打造了燈塔人的家。

有些燈塔人的主人物,是由子女來描述的可以說說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嗎?

燈塔因為位置都比較偏遠,加上會需要輪調,因此燈塔人就會常常全家大小的在各燈塔搬家,擠在小小一間房間裡,而當時交通、生活也不方便,燈塔園區裡就也都還要養雞、豬,種各種蔬菜水果,也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生活環境。因此燈塔人小孩的成長過程跟經歷很有特殊性。除此之外,因為燈塔人其實日夜都是在工作著,子女也就在成長過程中看著長輩對於工作、生活的態度,這次也希望可以從子女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於燈塔人、燈塔生活的描述,所以即便如其中一組,蔡廣德的子女現在也不是從事跟燈塔有關的工作,也還是希望藉不同的角度來呈現燈塔人的故事。

剛才講到子女,裡面有一些人也都像是子承父業一樣,繼續在燈塔裡面工作,可以分享一下這些故事嗎?

其實很多接續在燈塔工作的燈塔人都說他們也沒有想過會再回到燈塔來,畢竟燈塔的生活是很辛苦,要耐得住寂寞、輪調,還有要全身心投入去維護燈塔、園區的精神,先前還有聽過其他燈塔人子女覺得他們都很佩服接續第二代、第三代的燈塔人。這次裡故事裡面像計福根家族、林隆耀、林隆輝兄弟、林萬利家族這些就是子承父業的類型。

計福根
計福根在戰亂下因緣際會地進入了燈塔服務,或許是因為在燈塔工作賦予了他在臺灣的新生活,也讓他們家族對於燈塔有著不同的情感,把燈塔當作第二個家。而計福根與他的弟弟、後代們,總計也有 9 人都在燈塔服務,可以說是相當龐大的燈塔家族。

林隆輝、林隆耀
林隆耀、林隆輝的故事主要是從他們後代的角度描述,而林隆輝的兒子林吉生,就是因為他在東吉嶼出生的緣故。林吉生的父親認為樸實的個性才有辦法勝任在燈塔的工作,也希望他到燈塔工作時,林吉生最初也是強烈反對,甚至到與父親吵架,而後來也證明了他父親對於他的看法是正確的,林吉生也盡心盡力地在燈塔服務到退休。

林萬利
剛才提到林吉生的父親認為樸實的個性才有辦法勝任在燈塔的工作,那林萬利的兒子林聰賜可以說是大家都不看好會可以在燈塔長久工作的人。林萬利是個性單純溫和的人,很適合在燈塔工作,但兒子林聰賜是豪爽海派、四海皆友喜歡到處闖盪的人,雖然在父親建議下考進燈塔工作,大多數人卻不看好他可以撐下去。沒想到林聰賜的這種愛好自由的個性卻也與燈塔的工作契合,在偏遠離島、海角那種與一般社會遠離的自由,反而讓燈塔成了最適合他的家。林聰賜就說自己像是一隻野鳥,到哪座燈塔都是家。也呈現了燈塔人的另一種樣貌。

有些人的主題有特別寫到燈塔,像是東引島燈塔、烏坵嶼燈塔、綠島燈塔這是有什麼原因還是有什麼特色嗎?

在這次書裡面,有寫了 3 組是燈塔人家族故事,那他們的家族其實是與燈塔的歷史密不可分的,像是東引島的陳氏家族、烏坵嶼燈塔的高珍、蔡榮家族以及綠島燈塔的陳元居家族。其中像烏坵嶼燈塔跟綠島燈塔,就是他們家裡一開始長輩就是有一起參與燈塔興建,有了淵源、情感,之後開始有人進入燈塔去工作、服務,也因為家族的發展成長與燈塔密不可分,因此也就都有了獨特的情感。東引島燈塔的陳氏家族雖然沒有參與興建燈塔,但因為陳高福年輕時就被招募進去工作、生活,也讓他們對於燈塔有了深厚的連結。這些家族與燈塔間的故事都很豐富,很值得大家一看。

那專書什麼時候會出版?再哪邊可以買得到呢?

「LIGHTHOME:以光為家」的專書,已經在去年 12 月正式出版,目前是在國家書店還有五南文化廣場的通路可以買得到,定價 650 元,雖然聽起來不便宜,但整本書是將近 200 頁的精裝本,而且除了燈塔人故事之外,還有各項燈塔的小知識、用詞、燈塔之最,另外還附了一張燈塔分布地圖,也是很適合收藏的工具書,所以大家還是可以去買來收藏。這本專書也匯集了燈塔地圖、設計簡介與燈塔之最等介紹,既感人又實用。(專書可於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通路購買,或前往「以光為家」網站觀賞主題紀錄片。網址:https://lighthome.motcmpb.gov.tw/)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