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113 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打造行人安全 × 通學安心的台中樣貌

Written by on 2025-10-13

特別來賓: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工程科周裕閔股長

從通學區改善到行人友善路口,一起看見「安全回家路」的轉變!

今天我們要一起了解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在「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如何一步步打造出更安全、更舒適的「樂活街道」。

尤其對家中有孩子上下學的家長來說,學校周邊的安全設施、減速標線、通學區牌面,這些看似小小的改變,其實正是守護每個孩子平安回家的關鍵!

今天特別邀請到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工程科 周裕閔股長,來和大家分享「通學區安全設計」的理念與成果!一起來看看,我們熟悉的街道,正在如何變得更安全、更人本、更有溫度!

Q1 最近在台中的學校周邊有陸續看到通學區的牌面,能否介紹一下用意及功能?

本局在通學區設置速限牌面時,主要依據既有道路特性逼行规劃,旨在提醒用路人遵守规定速限。

中央去(113)年施行《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及修订《道路交通標誌標線建筑設置規則》,第一階段已完成104處學校主要出入口設置通學區標誌,並配合設置視覺化減速標综及绿底行穿線•第二階段•為强化校園周逢道路安全本局现已委请交通總额問團隊配合本市「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計畫」的推動•著手規劇重新监點本市各級學校鄰近路段交通管制措施。此規劃將針對降低速限、增設通學區牌面以及施作視覺化減速標線等減速設施之可行性,進行全面評估。

本局已優先盤點北屯區軍功國小、四張犁國中、華德福實融學校、崇德國中及文心國小等5所校園周边環境,並依現地調查結果錄案派工施作通學區標誌、學区道路速限降低、增設當心兒童標誌、視覺化減速標線、绿底行人穿越道標線等改善措施,预計114年度7月上旬完成。後續將持續檢討校園周邊的交通與行人環境,致力提升整體通學環境安全,以確實保障學童安全。

Q2 是否會調查行人易肇事路口呢 ? 這幾年是否有改善過呢 ? 改善的過程會做完整的溝通討論嗎?

去年針對台中市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 63 處。為求周延提昇推動順暢性,本市於施工前,各路口書圖均由交通工程技師簽證,並邀請交通工程專家、無障礙團體代表及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等單位,針對書圖設計提供意見後,召開地方說明會,邀集地方里長與民意代表說明,以取得地方共識後,再配合辦理。

Q3 通學區的標誌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學校都有看到?

背景說明:「通學區」是教育部與交通部近年強化的「學童上下學安全網」概念。

台中市交通局依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與修訂後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設置規則》,積極推動通學區識別化。

目前市府已完成 第一階段 104 處學校出入口設置通學區標誌。這些標誌不只是「掛牌子」,而是一整套視覺化減速系統,讓駕駛「一看就知道這裡是學童出沒區」──包含:

綠底人行穿越線(讓學童更醒目)

黃底「當心兒童」警示標誌

減速標線與「30km/h」速限提示

校園邊角設置安全緩衝空間

深入補充要點

第二階段目前盤點 5 所學校:北屯區軍功國小、四張犁國中、華德福學校、崇德國中、文心國小。

這些校區車流量大、人行空間受限,是改善的優先對象。

改善內容包含:降低速限、增設「通學區」牌面、施作綠底穿線、明確人車分流區。

目前工程預計 114 年 7 月上旬完成,之後還會持續滾動檢討其他校區需求。

Q4 「除了提醒駕駛人外,對家長或行人有什麼幫助?」

視覺化減速區讓行走範圍更明確,也讓家長更能安心放手讓孩子獨立上下學。對推嬰兒車、長輩、接送族來說,都能更安全。

Q5 「改善後交通有明顯變化嗎?」

軍功國小路段經減速線後,早上車流速度平均下降約 20%,行人穿越等待時間縮短,接送動線更順。

Q6 「下一波會在哪些行政區?」

預計鎖定車流量大、校園密集區,如南屯、西屯、太平等地區,未來將依交通安全熱點逐步推動。

Q7 「如果家長覺得學校周邊還是危險,怎麼反映?」

可透過「台中交通網」線上通報(https://www.traffic.taichung.gov.tw/)或向學校、里辦公處反映,交通局會納入後續改善盤點。

「其實這些綠底穿線、速限提醒,不只是裝飾,而是讓駕駛在『視覺上被迫慢下來』──讓學童安全多一層守護,也讓家長少一份擔心。」

「未來若您家附近學校還沒劃設通學區,記得可以主動反映,這就是民眾參與的第一步!」

Q8 行人易肇事路口的改善,是怎麼做的?真的有變安全嗎?

背景說明:根據交通部統計,行人事故最常發生在「轉角路口」與「號誌交叉口」。

台中市在 112 年針對 63 處高風險路口進行全面改善,從設計到施作,走的是「人本工程+社區協作」模式。

所有改善設計均由具資格的交通工程技師簽證。

每一案都會邀請交通安全專家、無障礙團體代表、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等單位聯審。

施工前會召開地方說明會,邀集里長、學校與居民共同檢視書圖。

完工後,交通局會再進行「路口事故數與行人通行效率」追蹤,確保成效。

實際改善案例亮點

中清路 × 崇德路口:行穿線重新配置,增設庇護島,車速下降明顯。

文心路 × 河南路口:行人綠燈秒數延長,夜間導光式標線提升辨識度。

北屯路 × 昌平路口:無障礙斜坡道重鋪、標誌重新整理,輪椅族通行更順暢。

Q9 「哪些地方以前事故多、現在明顯變安全?」

例如崇德路周邊學校通學路,早期接送混亂,改善後人車分流更清楚。

Q10 「改善過程有和居民或學校討論嗎?」

每案都有地方說明會,居民可現場指出盲點、建議號誌時間、反映行人視線死角。

Q11 「改善後會追蹤嗎?」

是的,交通局會半年回查事故數據,必要時再次微調設計。

Q12 「如果民眾覺得路口還是危險?」

可透過市民一碼通、1999 或交通局粉專留言,工程科都會評估納入檢討清單。

「這些改善不是一次性的工程,而是滾動式的安全維護。」

「就像周股長說的:打造安全街道,靠的不只是設計,更是每個人的參與!」

各位好朋友,我們常說「安全不是偶然」,而是用無數小細節堆疊起來的。

從學校門口的一塊牌子、到路口一條減速線,

這些設計讓我們的城市「慢下來」,也讓每個人都能「走得更安心」。

讓我們再次一起響應:

「慢下來,守護生命!」

「行人優先,安全同行!」

謝謝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工程科 周裕閔股長帶來的深入分享,

也謝謝大家一起關心「行人安全 × 通學安心」!

讓我們共同打造更安全、更有溫度的台中~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