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基於什麼想法所提出? (上集)

Written by on 2019-08-05

問1: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基於什麼想法所提出?
答1: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係屬國家發展計畫的四年政策,其中「五大社 會安定計畫」中「社會照顧計畫」,以採「托育、長照、就業」三合一照顧 政策,建置以社區為單元推廣社區型的長期照顧服務之社區整體照顧及醫護 系統,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規定:「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 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予 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其他相關法規,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 障法、長期照顧服務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等法條內,皆 明確規定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均應辦理相關對象之事故傷害防制措 施,與維護相關之建築物管理、公共設施、公共安全、建築物環境、消防安 全管理、無障礙生活環境等相關事宜。 其中有一環節係針對因應人口老化及人口結構型態變遷而推動的社會照 顧計畫。面對逐年升高的高齡與少子化的趨勢,未來居住生活環境的空間與 需求,將會是一種考驗,其中又以鼓勵老人走出戶外為要,故人行環境服務 空間是我們首要的考量。我們一直盤整既有的人行環境的步行系統,藉由都 市公共通行空間串接人行步道,並融入無障礙通用設計原則,以因應高齡化 社會結構的需求。 配合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鄉建設類辦理「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 以「道路多目標改善計畫」及「公共通行無礙空間建設計畫」兩項子計畫進 行計畫推動,著重於提升整體之基礎建設,透過就既有道路整合共同管(線) 溝、人行道、自行車道、植栽、天空纜線、標線標誌、公共通行空間環境建 置等協助地方政府建構以人為本公共空間;都市公園綠地無障礙友善環境建 置、都市水資源收集及再利用、公共設施用地及其他開放空間之完整水與綠 網路建構與發展都市水資源收集及再利用、公共設施用地及其他開放空間之 完整水與綠網路建構與發展策略等,以調節都市微氣候、熱島效應,建構並營造符合生態並適宜人居的都市環境,有效的提升整體的道路品質與營造友 善的社區環境。 藉由共同管(線)溝整合,改善道路品質減少道路挖掘,增進交通與路人 的安全,使用路人行的安全,以及配合推動人行(自行車)道,結合大眾運輸 系統,提升點至點綠色交通路徑之連結,進一步規劃及建置公共通行空間系 統,可有效結合機關、醫療院所、運動中心、活動中心、學校、廟埕廣場、 市場、公園、兒童遊戲場、大眾運輸站點等周邊之路段,提升徒步型交通暢 行機能,除強化綠色交通路網基礎建設,也讓高齡與身障者增加生活徒步交 通便利性。

問2: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請問高齡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通行環境?
答2: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評估,臺灣於1993年65歲以上人口 佔總人口比率已超過7%,邁入「高齡化社會」,107年65歲以上人口已達 14%,已轉為高齡社會,預計115年65歲以上人口達20%,將進入超高 齡社會,臺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將於154年達到40%,其中 85歲以上之超高齡老年人口將達10%,高於日本與南韓。 面對逐年升高的高齡與少子化趨勢,未來人行環境服務空間與需求,將 提升服務品質與機能,透過都市計畫架構檢討與細部計畫之研擬,從都市 設計審議規範要求人行環境基本空間,與規劃適宜的步行系統。藉由都市 公共通行空間(公園、綠地、街角、建築公共通行空間)及人行步道系統之整 備,融入無障礙通用設計原則,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結構之需求。 如同前面剛剛提到的,我們公共通行權的改善與實施計畫主軸就是了解 她們最真切的需求。首先,我們有邀請社福團體代表共同研商無障礙建置 方式,並在本期前瞻計畫擔任督導與道路的審查及設計,藉由前端的審查 機制確保道路的設計手法及工項內容能符合社福團體的需求及使用目的, 另社福團體推薦的路段將可透過各縣市政府進行提報,本署將優先列為重 點改善路段並且經由本署每年辦理的市區道路考評制度,透過對各縣市評 鑑,來確保道路的品質及使用管理。

問3:另外想要請教,對於前瞻基礎建設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推 動感想。
答3:本計畫推動以來,各縣市及鄉、鎮、市、區首長多次反應,地方 有長達20多年以上道路未進行維管,已影響民眾行的安全,經了解截至 108年5月止地方政府申請需求數已達509.6億元,可知中央政府雖已於前 瞻計畫第一期編列209.4億元協助地方進行道路品質提升,尚不足以滿足地 方建設需求,故各級地方政府殷切盼望能夠補助並改善道路環境品質,以確 保人民行的安全,而在第一期計畫補助中對於偏鄉更是政府協助地方的重點 之一,本院了解城鄉差距,財政差異,偏鄉人民只求第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如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苦等了那麼多年,多次向地方爭取改善皆因經費 不足無法改善,如今中央政府接地氣聽見地方需求,協助偏鄉部落改善了道 路,讓部落人民有了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更帶動該區整體觀光,共創經濟新 區域。

問4:請問公共通行權的議題是怎麼發想出來的?
答4:延續剛剛所說的因應高齡化的需求,我們公共通行權的改善與實 施計畫主軸就是了解她們最真切的需求,也就是真善美。真─真實需求:經 由邀請年長者、視障者及身障者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以及對於未來的期許及 願景,作為未來的執行方向;善─善意良知從心出發:本項宣導活動係誘發 學生的良知,喚起並重視自己行走的權利;美─美好的未來:藉由徵件的創 作發想,自省不要成為路霸佔用行人通行空間,讓普羅大眾共同營造美好的 未來,經由真善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活動設計,讓整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 軟體建設確實反映民眾需求,且經由自發性的自我重視省思及換位思考,對 於老、婦、幼及身權人士行走公共空間的不便能感同身受,進而達到人人不 要成為路霸,人人皆有良好的通行空間可以使用。

問5:政府部門除了透過硬體建設外,還有什麼政策配套作為。
答5:我們硬體的基礎建設建置完成後,在使用上大多都被攤販占用, 汽機車違停及堆放雜物等等,造成推娃娃車的民眾、身心障礙人士、行動不 便的民眾等,行走在人行道上更加雪上加霜,猶如參加障礙賽,更難行走; 所以除了透過警察的取締外,更需要打破以往僅以法制進行管理,內政部營 建署配合前瞻計畫推動,也開始走出去跟民眾接觸,優先提出「公共通行 權」理念,開始舉辦高中職懶人包的競賽以及分別有學生組及社會組的微電 影創作大賽等活動,還有走入學園從小扎根做起,舉辦國中小的宣導活動, 倡導公共通行權的重要性,要讓全民都能感受到,並以換位思考的角度能夠 經由自發性的自我重視及省思。歡迎大家將今天聽到的資訊可以口耳相傳跟 家人、朋友分享,並加入我們「樂活街道自在同行」的粉絲團,可以即時獲 得相關活動的最新訊息,網網相傳,團結力量大,讓我們的公共通行權的精 神發揚光大,進而達到人人不要成為路霸,人人皆有良好的通行空間可以使 用。另為使民眾知悉當前推動的相關政策資訊以及施政成果,後續還會運用 數位及電子平台(包含電視及廣播的露出)加強資訊曝光度,來說明政府重大 建設之規劃與成效,增加民眾的參與度,並提升政策建設與成果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