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法律】毒品防制基金暨無毒社區培力方案

Written by on 2019-05-28

一、毒品防制基金的介紹

答:(侯科長回答)
近年來,許多社會矚目之犯罪案件均與毒品有關,引起國人高度關注與憂慮,蔡總統於上任後,已於公開場合多次宣示,毒品防制是政府施政當務之急,因此行政院於106年5月11日行政院會上,要求各部會以歸零思考精神,重新檢討整體反毒工作,新世代反毒策略。

然而由於毒品防制工作牽涉廣泛,相關業務須跨部會合作與支援,往例僅由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就各自業管範疇編列預算,易造成服務對象、內容與執行措施無法相互銜接,以及經費來源不穩定之問題,因此立法院增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之2,明定法務部為推動毒品防制業務,應設基金,藉以推動整體性、跨部會間之反毒業務,補充各機關執行反毒工作之不足,並讓民間資源更易於參與公部門的反毒行列,106年5月26日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第15次院會三讀通過,並奉總統於同年6月14日公布。

法務部自106年8月10日即邀集行政院與相關部會就基金設立等相關事宜,多次召開研商會議,就基金用途、設立時程、基金財源與計畫項目進行討論。
經過本部、行政院與各相關部會的努力,毒品防制基金於本年1月1日正式設立,而108年度基金優先補助方向為「施用毒品者成癮治療」、「復歸社會」及「解決少年毒品」三大面向,法務部、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內政部、勞動部共同攜手提出6項業務計畫、16項計畫項目,計畫經費預算共計新臺幣3億6,110萬1千元,內容涵括防毒、拒毒、戒毒等面向,希望能配合「新世代反毒策略」之推動,有效降低毒品危害。

二、無毒社區培力計畫的介紹
答:(侯科長回答)
以社區為基礎的反毒工作,已是國際各國推動反毒工作之潮流,我國應可參考美國成立自發性無毒社區聯盟組織,廣納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家長、宗教團體人員、研究學者、執法人員、學生、教育學者、公衛專家、地方企業及藥物濫用專家等參與毒品防制政策及相關法規立法工作,有助於提高民眾認識藥物濫用的危險性,共同協力參與預防宣導、社區教育、公眾溝通及政策建議等工作,並可藉由成癮行為宣導及安全用藥教育,讓民眾瞭解成癮行為之原因和防制方法,有效降低毒癮者之汙名化。

因此法務部提出「無毒社區培力方案」,與長期投入反毒工作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共同攜手,聯結縣市在地民間團體,建立CADCT「臺灣社區反毒聯盟」,期待逐步建立社區反毒防護網絡,將反毒的觸角深入社會與家庭,從源頭消弭毒品問題的發生,並能進一步深化毒品防制觀念,凝聚社區意識,進而能從家庭、社區、學校,建立全民反毒共識,達到無毒家園的政策目標。

三、請問副理事長跟法務部共同推動「社區培力」計畫的想法為何?
答:
過往民眾對於毒品防制有幾種錯誤觀念。
第一種是,我們總認為,我們不會遇到,等到我們家中有人不小心變成毒品上癮者時,我們已經無力面對了。
第二種是我們害怕去面對麻煩,獨善其身。久而久之,反毒就變成別人家的事。
第三種,因為沒有工具,所以只能猜測。可是猜測就有可能會有誤判,當誤判時,就容易被尋仇,在害怕跟不確定下,反毒、或者是看到有人在施用或交易毒品、就報警,變成一件有困難的事。
第四種,把反毒當作口號,只掛在嘴上,未能付出行動;另外也因為缺乏工具,無法辦識新興毒品。讓我們對於反毒,因為沒有方法,沒有指引,而逐漸疲乏。所以本協會認為應該透過社區培力計畫,指引社會民眾一個方向。因為我們認為-毒品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觀念,在臺灣似乎是一個新的思維,當我們在宣教時,很多民眾對於我們說「毒品可以預防時」,常常有都覺得很驚訝。
但實際上,在我們這四年的實務操作中,發現毒品的問題非常嚴重,每年毒品施用人口數的增加、及施用年齡的下降,都快速的上升。因此,我們了解到,除了戒癮之外,我們更該往前去追溯~如何在戒癮之前,減少毒品施用人口?
雖然在早年,毒品的施用是封閉的,甚至於是偷偷摸摸的,但近年毒品樣態的多樣化、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誤以為「娛樂毒品」其實無害而且很潮,因此多樣的新興毒品不斷的進入到這個社會,讓許多人沒有防備的使用,甚至於因為不知道而上癮,這些趨勢讓我們覺得害怕。

實務上我們發現,只要一個人施用毒品上癮、就會導致一個家庭的破碎、甚至於是一個家族的崩解。所以如果倒過來,用整個家庭、家族的力量去防止它。
因此我們推動了「水壩計畫」,也就是如何用各種方式、工具築起一個安全網,讓人民免於因不知、沒有方法避免、而落入毒品的錯誤循環裡。「毒品預防」成了我們近年來最主要的議題,如何利用各種方式讓大家免於毒害,擁有自我保護的力量,是我們一直不斷推進的主軸。我們深深的相信,除了協助戒癮之外,毒品預防,是解決目前毒品的社會問題的另一劑不可或缺的藥方。

三、毒品初篩鑑識工具的介紹
擬答:(劉副理事長回答)
如同我們在圖上所看到的,這是一套在歐美海關、國際刑警所在使用的初篩噴劑,噴劑在遇到不同種類毒物時,會有不同的顯色。目前可以針對大麻、海洛因、安非他命、k他命、搖頭丸、LSD、FM2、天使塵、甲基卡西酮類等毒物有所反應。
這個工具主要是協助專業人員如何在不侵犯人權、不侵入採證的方式,去篩選出,毒品施用或販送的可疑人口,做進一步的調查。
而在美國,也運用過這套毒品初篩工具,做為社區毒品更生人的監測,用以了解這些更生人是否有碰觸過毒品、或者跟吸毒者相處在同一空間?當然也運用在美國的軍方。
因為知道美國有過這些「社區安全」的計畫,因此我們想,在臺灣反毒這麼多年,同樣的,在有關守護社區安全方面,我們最常面對的就是家長問我們:
「如何知道我的小孩有沒有去過有人在吸毒的地方?」「我的小孩身邊有沒有壞朋友?」
「我家隔壁好像臭臭的,但我不知道該如何知道他們是不是在施用毒品,而讓我的小孩遠離那些比較危險的地方?」
「我進到一個地方能不能知道有人正在用毒品接近我?」等這些問題時,
我們所遭遇的就是『沒有工具』!而當我們在國外找到這套初篩噴劑時,我們就決定帶回來,在臺灣做實務上的使用,看是否可以有效的嚇阻我們的個案施用毒品、是否能讓我們的社工有保護自己的工具、我們家長能夠使用而協助孩子遠離不太安全的環境。
經過近四年的驗證,發現這結果是肯定的,這讓我們非常振奮,尤其在最近國家地理頻道的許多「海關防毒」的影片上都有使用到這套工具,讓我們更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並使用。藉此有效地守護社區安全與自己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