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無形文化資產講堂~國內外偶戲比較與臺灣偶戲後場音樂賞析

Written by on 2019-03-19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正聲電台承辦的2019無形文化資產講堂,3月份講座上午場次,特別邀請台原偶戲團創始人暨藝術總監羅斌老師就「偶戲人生-國內外偶戲之比較,介紹其他國家的偶戲、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偶戲的藝術價值與國外的比較與差異。今天羅斌老師帶著各國偶戲的精彩照片跟學員們分享,同時他也以台灣為傲,因為台灣的布袋戲是全世界有名的,也是一項很棒的國民外交象徵物,可說是台灣之光。

今天最感心的是,有來自台中的學員們一大早專程搭車來到正聲雲林台,就是要目睹羅斌老師的風采,老師藉由生動活潑的照片以及幽默有趣的口條,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最後以溫馨的大合照圓滿結束上午場次的講座,這也是2019無形文化資產講堂,首次在外縣市舉辦,並獲得了廣大的迴響。

3月16日講座下午場次,特別邀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鄭榮興教授就「臺灣偶戲之後場音樂」為主題,介紹國內各種不同偶戲的後場音樂之特色;並邀請「真雲林閣掌中劇團」以布袋戲無框架新舞臺偶像劇方式示範演出,風格形式多元頗富新味,現場聽講學員掌聲不斷。

鄭榮興教授以臺灣的布袋戲發展時期來劃分,大致有北管戲時期、金光布袋戲時期以及廣播電臺與電視布袋戲時期等。他強調,臺灣布袋戲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能夠非常柔軟且多變的適應任何地方劇種,最後甚至出現「亂彈與京劇」唱腔混用,亦或「亂彈與歌仔」唱腔混用的情形出現,直至後期甚至改變了後場音樂的表演型態。到現在甚至改變由「樂師」轉為「錄音」。

示範演出的「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是雲林在地歷史悠久也是最具專業規模的掌中劇團。作品風格更是在維持傳統的同時也不斷的積極創新,將台灣的布袋戲往更多面相發展。李京曄團長除了親自示範各種角色的口白唱腔之外,更以逗趣的演出情節吸引全場哄堂大笑,讓參加的男女老少都留下深刻印象。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