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打造韌性橋梁網-從評鑑制度到地方執行的安全守護 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評鑑制度與在地落實實務觀察-4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7-14

特別來賓: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謝忠穎科長
你知道嗎?台灣全國橋梁數超過三萬座,幾乎每天我們都會經過其中一座!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橋梁的安全,誰在守護?出現裂縫、鏽蝕、甚至老化問題,又是怎麼發現與補強的呢?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謝忠穎科長,來為大家解密「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評鑑計畫」,從中央制度設計到地方實地執行,讓我們一起認識,什麼是橋梁的U等級?又是如何提前預警與維修?一起守護我們每天行走的安全命脈!
Q1:前面提到評鑑過程如果發現橋梁有些部位有 U3-U4 等級情形?會有追蹤機制嗎?
A1:為了落實「預防性維護管理」的具體作法。透過早期發現 → 密切監控 → 排程 補強,有效降低橋梁突然崩壞的風險,保障民眾通行安全。評鑑結果若顯示橋梁有構件 達到 U3 或 U4 等級,會被登錄於各中央的橋梁維護管理系統中,列為需持續觀察之對象。
地方政府的工程單位需定期回報該構件的變化狀況,直到構件維修完成後才會解除追蹤。
Q2:橋梁評鑑作業是為了確保民眾行的安全,最推動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感想?
A2:橋梁評鑑作業的推動確實對確保民眾的安全至關重要,但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政府 單位、施工單位還是專業技術人員,都會面臨一系列挑戰與困難 橋梁數量多,檢測範圍廣
1. 台灣有成千上萬座橋梁,每一座橋梁的結構、材質和使用年限都不同。這使得每一次 橋梁評鑑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來完成。此外,不同類型的橋梁對檢測技 術的要求也不相同。
這樣的規模龐大的檢測工作會讓人有些壓力,特別是當發現有些橋 梁已經進入危險狀況時,需要進一步協調相關單位進行維修或拆除,這涉及到整個資源 的分配與協調。
總結來說,橋梁評鑑作業雖然具有挑戰性,但在成功推動之後,能夠顯著提升公共安全, 這也是工作中最值得自豪的部分。能夠確保每一位民眾的安全,對於社會的貢獻是無可 替代的,這份責任感與使命感往往是推動這項工作的動力。
Q3:評鑑過程中如果發現橋梁有 U3-U4 等級情形,會有追蹤機制嗎?
A3:當然會!為了落實「預防性維護管理」,一旦構件被評為 U3 或 U4,會登錄於橋梁維護系統中,地方單位須定期回報狀況,直到完成補強或更換才會解除追蹤。這能大幅降低突發性崩壞風險,確保用路人安全。
Q4:橋梁評鑑推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心得?
A4:困難不少,像是橋梁數量龐大、結構各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當發現高風險橋梁,更需跨單位協調修繕資源。但我們最自豪的,就是這份工作能為全民安全盡一份力,讓公共設施長保穩固。
Q5:什麼是「橋梁U等級」?U3、U4代表什麼意思?
A5:U等級是評估橋梁構件的劣化狀態。U1代表良好,U2輕微劣化,U3顯著劣化,U4則已嚴重劣化、可能危及結構安全。U3、U4都需儘快補強或更換,是系統會特別追蹤的等級。
Q6:除了人工檢測,有沒有數位或創新技術協助橋梁評估?
A6:有的,目前已有應用感測器、無人機巡檢、結構健康監測(SHM)與AI分析模型等方式,能即時掌握裂縫擴張或異常變形情況,減少人力負擔並提升即時反應力。
Q7:每年都評鑑,是否會造成地方負擔?如何兼顧效益?
A7:定期評鑑可有效掌握橋梁變化趨勢,有助地方編列維修預算與優先順序。國土署也會依據橋梁重要性與風險程度分級安排,並協助提供技術指導,減輕地方壓力。
Q8:評鑑結果是否會公開?民眾是否能查詢自己社區附近橋梁的安全資訊?
A8:是的,目前部分橋梁資料已納入「橋梁管理資訊系統」中公開查詢,尤其是重大橋梁。國土署也持續強化資訊透明與民眾溝通機制,未來也將導入視覺化圖表,提升民眾對基礎設施信任度。
【聽眾問答(】
Q1:我家附近有座橋年紀很大,看起來有鏽蝕,是不是很危險?
A:別擔心,地方政府每年都會依橋齡與使用狀況進行定期檢測與補強,若有疑慮也可以向當地公所或工務處反映。
Q2:哪些情況下橋梁會進行封閉或拆除?會提前公告嗎?
A:如果橋梁經評鑑為結構危險,會視情況封閉或限制通行,並由地方政府公告與設置替代路線標誌,保障民眾安全。
Q3:極端氣候下,橋梁會不會突然斷裂?颱風來要注意嗎?
A:極端氣候確實增加風險,但橋梁若有妥善管理並事前檢測,風險可大幅降低。颱風期間建議避免行經山區小橋或土石流易發區。
Q4:地方如果沒有經費維修橋梁怎麼辦?中央會協助嗎?
A:會的,若地方財力不足或橋梁屬重大設施,中央會透過專案補助或前瞻建設資源進行支援。
Q5:未來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智慧橋梁」嗎?
A:當然,未來橋梁管理將結合物聯網、AI與數據監控系統,讓橋梁可以「自己說話」,提前警示問題,是公共工程智慧化的重要方向!
今天透過謝忠穎科長的專業分享,我們不只了解橋梁如何被維護,更認識了一套科學化、制度化、透明化的安全網。
橋梁不只是鋼筋與混凝土的結構,它更是連結城鄉與守護生命的重要基礎。
感謝每一位默默守護公共安全的工程人員,也邀請大家平時多一點觀察、多一點關心,讓我們一起用理解與信任,共同守護台灣的安全基礎建設!
「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即日起上線,平台提案程序簡便、操作簡單,歡迎民眾可至「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網站( https://www.drstreet.net/ ) 踴躍參與積極投票,相關提案方式可參閱「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使用手冊」(https://myway.cpami.gov.tw/)。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