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新北市「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 打造人本交通新風貌(一)

Written by on 2025-07-22

特別來賓: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科林昭賢專門委員

主題: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打造人本交通新風貌,讓每一次出行更安全、更友善

Q1:新北市「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提報109處路口的執行策略是什麼?

A1:新北市依據行人事故熱點與民眾反映問題,彙整109處優先改善路口,並依據交通部「人行空間改善原則」進行三大類11項改善。邀集交通技師、專家學者及無障礙團體參與設計審議,兼顧實務與多元需求,總計改善718項設施,成功爭取中央全額補助8,400萬元。

Q2:新北市這109處路口改善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A2:橫跨17行政區,設施改善包含:
行人穿越道綠鋪設計
放大型行人號誌燈
庇護島與導盲設施
無障礙斜坡道
行穿線退縮設計
清楚標誌標線與減桿措施等,共改善718項,顯著提升行人通行品質。

Q3:這些改善措施對於交通事故的成效為何?

A3:根據分析,38%行人事故肇因來自「未注意車前狀況」,其次為「未依規定通行」與「搶越行人穿越道」。改善重點聚焦於提高駕駛人對行人能見度、減少衝突點及引導安全通行路徑,有效降低風險。

Q4:新北市在執行中是否有導入創新科技?

A4:有。新北於113年試辦20處路口導入AI影像辨識與空拍技術,掌握潛在交通衝突與風險行為,進行即時資料蒐集與效能評估,大幅提升交通管理效能與改善精準度。

Q5:新北市114年將持續推動哪些改善計畫?

A5:將執行50處高風險路口改善,並規劃2處「行人友善區」。亦推動「通學廊道」、「騎樓整平」、「淨寬人行道」等子計畫,整合捷運生活圈與樂齡空間改善,致力打造全齡友善的人本交通示範環境。

Q6:如何確保改善工程能真正符合民眾期待?

A6:新北市採行「現地會勘+專家審議+民眾參與」三階段制度,並依地方實況彈性調整設計內容,確保每一筆預算、每一處改善都貼近用路者實際需求。

Q7:市府如何整合跨局處資源推動行人安全?

A7:透過市府專案辦公室定期協調會議,整合交通、工務、教育、都發等局處資源,形成橫向協作模式,確保各子計畫(如通學、樂齡、捷運生活圈等)無縫接軌、資源整合,發揮1+1大於2的整體效益。

Q8:新北市是否針對高齡者與視障者有額外改善考量?

A8:有。在設計階段即邀請無障礙團體及高齡代表意見參與,並依照高齡與視障

民眾問答

Q1:我們社區附近也常有車子闖紅燈或轉彎不讓人,政府會幫忙改善嗎?
A1:會的! 新北市會根據交通事故資料、民眾通報與里長反映等綜合評估路口安全,針對高風險熱點優先納入改善計畫,包含號誌優化、設置庇護島、行穿線退縮等工程,並結合科技執法,讓駕駛更有警覺、行人更有保障。

Q2:家中有長輩使用輪椅,常常覺得騎樓不好走,會有改善嗎?
A2:當然會! 新北市在推動「騎樓整平」與「無障礙通行環境」,針對老舊或高低落差大的人行空間,透過鋪面整修、設置斜坡道與連續通行線改善,讓長輩、嬰兒車與輪椅使用者都能走得安全又安心。

Q3:改善之後,怎麼知道有哪些新設施或變化?
A3:市府在完工後會透過官網公告、設置宣導看板與地方說明會等方式通知居民。 同時也會邀請地方民代與里辦公處協助宣導,如有疑問或建議,也可透過市民專線1999或市府交通局反映。

Q4:改善工程會不會造成交通不便?要做很久嗎?
A4:改善工程會盡量採「分段施工」、「夜間施作」方式進行,縮短影響時間。 專案團隊也會提前與在地社區溝通協調,儘量兼顧施工效率與交通順暢,保障居民與學生上下學安全。

Q5:如果我想反映社區某個路口危險,要怎麼做最快?
A5:最直接方式是撥打「1999市民服務專線」,或上網填寫市府交通局的「行人通報系統」。 市府會派專人勘查,必要時召開專家會勘小組,迅速研議改善方案。民眾的意見是市政最重要的推動動力!

打造人本街道,不只是鋪設道路與設施改善,更是讓每一位用路人都能感受到安全、尊重與溫暖。
您的觀察與建議,是讓城市變得更宜居的關鍵!
邀請大家一起成為「行人安全守護者」——用心走路,用愛守護,讓樂活街道,成為我們自在同行的起點!
「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即日起上線,平台提案程序簡便、操作簡單,歡迎民眾可至「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網站( https://www.drstreet.net/ ) 踴躍參與積極投票,相關提案方式可參閱「全民參與街道改善平台使用手冊」(https://myway.cpami.gov.tw/)。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關心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