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市區道路環境提升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下集)

Written by on 2022-08-15

Yoyo & My Way 同步帶您一起快樂行

特別來賓: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材料工程組 陳世晃教授

政府有在做嗎?多久了?

其實營建署利用城鄉新風貌計畫,人本環境補助計畫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不斷去主導並協助地方政府建構完善的市區道路無障礙環境,有計畫!有系統的!一步一步的去完成,已經超過15年了; 另外,有一個抽查機制每年去抽查督導各縣市政府的成效跟缺失,有好的就表揚,有缺失的就請他限期改善,一直默默在為這片土地耕耘著。

挑戰很大嗎?

是的! 要人通行,就要掃除非法佔用騎樓跟人行道,跟佔用的民眾或商家會有衝突存在,但是90% 居民是贊成的!如何透過溝通協調與執法的方式來取得一個共榮點也是我們在在建構硬體外需要積極面對的課題。

精進市區道路整體品質打造綠色城市


1.道路基礎設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資產,一個社會依靠良好的道路系統作為獲得工作、教育、保健和與社會聯繫的基礎。它是國家經濟發展以及所有人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元素。如果沒有良好的道路系統,生活將會變得如何?人們一定很快就會意識到道路系統對於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至關重要。

道路闢建之後,隨著使用頻率和時間流逝,路面會出現損壞、坑洞的現象,致使降低行車安全性,因此如何保持道路妥善度並延長道路壽命並減少維修頻率,是道路主管機關及道路工程專家學者長期研究的課題。為了使我們現有和未來的道路保持最佳狀態,需要善用現代化技術來進行改善,內政部營建署為了面對此挑戰,近幾年來致力於推動使用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藉此達到提高道路強度及耐用度以及循環經濟的目的。


應用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打破以往囤積、環境汙染等缺點

隨著道路興建和修繕的頻繁,瀝青混凝土的使用量已逐年成長,而在進行填補工程時,在施工人員會刨除舊的瀝青層並鋪設新的瀝青層之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刨除後的瀝青會如何處理呢?根據營建署表示,瀝青刨除料能回收再利用於新的瀝青瀝凝土中的比例僅約40%,其餘60%則被堆放、棄置於瀝青廠內等待其他使用途徑,目前初估已堆置上百萬噸還未消化,環境汙染成為隱憂。因此營建署透過研究計畫運用新工法與新技術討論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利用之可行性後,與六個直轄市合作推動試辦工程,除了減少傳統瀝青混凝土加熱過程中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能提高道路鋪面承載力,提升用路人的安全;如果應用於管線開挖後之回填時,更因可以很快達到回填所需強度,可以縮短路面修復時間達到提前開放通車的效果。

左發泡冷拌再生瀝青,右乳化冷拌再生瀝青,工法大進展,掌握縮時、承載力強、環保重點!

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在16°C至35°C時就能產製,拌合後還可直接將其鋪設於路面基底層,鋪築完畢後短時間內即可續鋪熱拌瀝青面層,和傳統水泥混凝土改善路基比較,可以減少養護時間並縮短1.5小時的施工時程,民眾可節省許多在交通管制上多花費的時間。此外,相比傳統工法,材料強度是一般級配粒料底層的2倍,有助於增強道路的承載能力,提高行車安全。從環保觀點來看,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可以100%使用瀝青刨除料,解決先前囤積問題,有助於減少對環境的衝擊,達成真正循環經濟之目標。

冷再生瀝青混凝土鋪築,冷再生瀝青混凝土滾壓

營建署作為各縣市政府市區道路管理維護工作的督導機關的角色,在2020年2月起輔導直轄市政府進行「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試辦,其中新北市政府執行第一場試辦,餘五都陸續於2020年9月份前完成試辦,該試辦工程為改善土城區金城路二段上龜裂及凹陷嚴重的路面,使用永續再利用的低碳材料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改善行人通行環境,提供安全及便捷的友善通行空間。冷拌再生瀝青混凝土2020年在六都進行的試辦工程,經營建署至現地檢測作業,成效表現優異。營建署表示未來將持續實施此新材料、新技術,積極打造綠色城市,改善民眾人行環境品質。只要有利於地方,營建署願意多花一份心力在經濟和環境中創造雙贏的局面,希望可以做到「翻轉道路 行無礙 人本馬路真好行」。

還給行人安全用路環境!內政部修法明定市區道路應設人行道

為打造友善、安全的都市環境,內政部部務會報29日通過修正「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明定市區道路均應留設人行道,希望提高人行道的普及率;另也增訂新闢及改善的人行道,原則不劃設機車格位,以停車彎型式設置來替代,還給行人一個安全的通行環境。

內政部表示,為積極改善市區步行環境,這次修正「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明確規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服務道路等,均應留設人行道,以加強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另針對12公尺以下新闢或改善道路,難以留設人行淨寬1.5公尺之人行道區域給予例外規定,希望在有限的道路空間下,保障行人的權益。

此外,內政部表示,為避免機車任意停放在人行道上,阻礙行人通行,這次修法也增訂新闢及改善的人行道,原則不劃設機車格位,有機車停車需求者,應優先採停車彎型式設置於公共設施帶內,除非經主管機關同意,才能在人行道劃設機車停車格位,且劃設後,供人行的淨寬不得小於1.5公尺,希望藉此改善市區停車秩序。
內政部指出,這次也增訂慢車道寬度不得小於2公尺,但當各車道寬度已採最小值設計時,可將慢車道的最小寬度調整為1.5公尺,以減少在速差大的情形下,因慢車與汽車混流而產生的交通事故。

內政部表示,「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為市區道路設計的準則,整體交通規劃與用路人行為的限制與管理,則涉及交通部與地方交通管理單位權責,這次修法亦邀請交通部及地方政府參與研商,本修正標準將依法制作業程序,於近期發布施行,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改善國內市區交通。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