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桃園市92處行人熱點路口改善計畫成果分享 從數據盤點到跨局協作,全面優化通行品質,邁向友善無障礙城市願景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7-15

特別來賓:桃園市政府交通局交通安全資訊科 黃錦虹簡任技正
打造以人為本的安全街道——桃園市「92處行人熱點路口改善計畫」成果分享!從數據出發、跨局合作,邁向友善無障礙城市的實踐之路
在都市交通日趨繁忙的今天,行人安全已成為城市治理最關鍵的課題之一。桃園市政府交通局以數據為基礎、以市民為核心,鎖定92處行人事故熱點,全面啟動改善工程,今天特別邀請黃錦虹技正來為我們深入解析整體策略與執行成果,一起了解桃園如何讓「過馬路不再是冒險」,真正打造安全、友善、共融的街道空間。
問題 1. 請問本次「92 處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計畫」的主要緣起是什麼?
答:這項計畫的緣起,是來自交通部於 112 年針對全國行人交通事故熱點所做的盤點。根據交通部的數據,桃園市有 135 處路口被列為易肇事地點,其中 92 處屬於市府的權管路口。我們為了改善這些高風險地點,減少行人事故,特別針對這 92 處規劃了整體改善工程,並納入交通設施調整、人行空間優化及無障礙通行等多元面向。期望增進路口行人安全,滿足無障礙通行需求,優化整體道路行車安全品質,提升用路人之安全性。
問題 2. 計畫執行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希望透過這次計畫,讓桃園市成為一個真正「人本導向」的城市。
體目標是強化行人通行的安全與舒適,包括改善行穿線視距、增設庇護島、退縮行穿線、擴大街角、設置行人專用號誌,並強化無障礙設施,讓不同年齡層、行動能力不同的用路人都能放心過馬路。這些看似些微的調整,其實對行人的安全有非常大的幫助。
問題 3. 本次「92處行人熱點路口改善計畫」的起源為何?
答: **緣起於交通部112年公布的全國事故熱點分析,桃園市有135處高風險路口,其中92處屬於市府管轄範圍,為了保障市民行人安全,桃園交通局啟動跨局處合作,全面改善人行環境與通行設施。
問題 4. 改善重點包含哪些設計策略?
答:重點包括:行穿線退縮與視距優化、設置庇護島與街角擴大、增加行人專用號誌、延長綠燈秒數、升級導盲設施與斜坡道,讓所有行人,包括高齡者、孩童與身障者,都能安心、安全穿越路口。
問題 5. 實際推動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克服?
答:最大挑戰是路幅有限與周邊設施複雜,如電箱、路樹、標誌等。我們透過橫向協調管線單位、養工處、水務局等單位,逐一排除障礙,也透過模擬行走體驗,調整設計細節,確保改善效果貼近使用者需求。
問題 6. 改善工程有何實際成效?是否已有統計資料?
答:初步資料顯示,部分改善完成路口事故率已明顯下降,行人等待空間提升約20%,通行舒適度與可視性提高約35%。接下來將持續追蹤數據,作為政策優化依據。
問題 7. 此計畫與市府其他單位如何協作?
答:採「交通局主責+跨局橫向整合」模式,包含都發局、養工處、工務局、水務局與社會局等。交通局作為總協調角色,確保每一項改善措施同步落地、無斷層,推進一條街道一套對策的整合思維。
問題 8. 後續是否會推動更多路口改善?
答:會的!92處是第一階段,交通局已啟動下一波潛在熱點調查,並配合交通部2025年前「行人零死亡願景」,逐步擴大至學校周邊、夜市商圈、高齡聚集區域,構建桃園專屬的「人本安全路網」。
聽眾常見問題
Q1:我家附近的路口沒有改善,怎麼反映?
您可透過「桃園市民卡APP」、1999市民專線或交通局官網建議專區反映,市府會將資料納入下一波熱點評估。
Q2:行穿線退縮會不會讓走路更遠?
不會的,退縮是為了讓駕駛更容易看到行人,也讓車輛停等時不會阻擋行走路徑,是為了您的安全而設計的唷!
Q3:我家長輩常因斜坡過陡跌倒,這部分會改善嗎?
會的!本次計畫強化無障礙設施標準,包括緩坡設計、導盲磚、護欄與警示標示,確保不同族群都能安全通行。
Q4:街角擴大是不是會塞車?
其實不會!街角擴大主要發生在人行優先路段,車流本身有限,反而能有效減速、降低車禍風險,是國際常見做法。
Q5:這些改善會不會維持不久就破損?
施工後都有驗收與保固期,且導入新型止滑材質與耐候設計。未來也會定期巡查,若有損壞可通報市府維修。
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打造安全街道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場需要市府與市民攜手的長期工程。桃園市正邁向「行人零死亡、通行零障礙」的願景,也希望每位朋友從日常做起,支持慢行空間、尊重行人優先,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友善、安全與宜居。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