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苗栗打造行人安全新街道,九大路口顯著降肇事-1

Written by on 2025-08-11

特別來賓:苗栗縣政府交通工務處曾若涵技正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個與大家每天出門走路、騎車、開車都息息相關的重要主題——行人安全與道路改善。

行政院在去年推動了「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並進一步通過「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更在今年正式施行《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可以說是全面翻轉台灣道路環境的大步伐。

我們今天特別邀請到苗栗縣政府交通工務處的曾若涵技正,來和大家分享苗栗在推動「樂活街道自在同行」計畫的努力與成果。

為展現政府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決心,行政院除於112年5月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再於同年8月17日通過更上位的「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2023-2027)」,以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建置完善公共運輸系統與落實行人交通安全改善等3大精進作為,提出短、中、長期執行項目。

其中「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已完成立法並於113年1月1日施行,行政院邀集中央各部會、全國各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陸續召開4次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此外,行政院已核定4年400億元之「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完成「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及施行細則立法並於113年10月1日施行。

內政部及交通部為推動人行環境改善,短期針對交通部112年度盤點行人易肇事路口,共同核定全國799處標的,補助地方政府改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交通部亦責成公路局針對轄管省道路口推動改善作業。

相關改善案件完工後透過追蹤改善成果,確實掌握路口改善後之道安成效,並持續盤點待改善之人行環境落實改善,以回應國人對於行人安全環境之期待,減少行人事故與死傷之發生。

交通部列管全國799處易肇事路口改善(其中本縣計9處路口)

※9處路口

(苗栗市)苗栗市中正路、中正路1297巷路口(1個路口)

(苗栗市)苗栗市中正路、日新街、新東街路口(1個路口)

(頭份市)中華路、民族路路段(3個路口)

(頭份市)銀河路民族路口

(竹南鎮)龍山路三段與佳北二街

(竹南鎮)光復路與華東街路口

(竹南鎮)中正路與大營路路口

Q:請問貴府辦理改善交通部盤點799處列管路口時,是以什麼出發點去設計改善?

A:交通部列管了799處列管易𦘦事路口,其中有9處路口是在本縣透過分析肇事原因是以轉彎車未禮讓直行車與直行車碰撞,所以我們是以「降低路口行車速度、減少轉彎車與直行車交織、提升行人行徑路口安全」之理念去改善。

那要如何來落實呢?

例如:加繪「偏心左轉專用車道」,當左轉車輛接近路口時,逐漸駛入左轉專用車道等待,不會擋住後方直行車的道路安全左轉車不擋直行車,降低車輛變換車道的碰(擦)撞,此外,將「路口人行停等區加寬(也就是路口轉角外推)」搭配「行穿線調整」,縮小路口,降低轉向車輛速度,縮短行人穿越路口距離,提升車輛駕駛人在路口的視野。另外也路口配置了轉彎引導線指引駕駛在轉彎時,能夠沿著正確且安全的轉彎軌跡行駛,也在這裡宣導一下,汽車轉彎時,勿切西瓜、跨多車道!直接從多車道左轉彎時,不先駛入內側車道,處600-1800元罰鍰。

【延伸問題】

Q:苗栗縣改善的九處路口有哪些共通的危險特徵?為何優先處理?

✅ A:這九處大多位於車流與人流交織頻繁的市區或省道路口,常見問題包括轉彎車未禮讓、車速過快、行人穿越距離過長等。依據交通部事故熱點盤點與地方回報,優先選定這些具高肇事潛勢的地點,進行路口幾何調整與人本設施改善。

Q:這些路口改善後,有哪些具體成效或變化?

✅ A:截至目前,苗栗縣九大改善路口在工程完工後平均行車速率下降,行人過街時間縮短,事故率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以竹南鎮光復路與華東街路口為例,肇事率下降近三成,反映改善確實有效。

Q:行人交通安全改善中,最關鍵的設計思維是什麼?

✅ A:「以人為本」是核心,特別強調**「縮小路口、延伸人行空間、引導安全動線」**。例如,設置人行庇護島、加寬人行停等區、引導車輛轉彎軌跡,讓駕駛人在轉彎時減速與早期發現行人,是保護行人安全的重要手段。

Q:交通部推動的《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對地方政府有什麼實際影響?

✅ A:基本法讓「道路安全」不再只是警察或交通單位的事,而是全體政府、全民責任。地方政府需整合工程、教育、執法、宣導等面向,每年定期檢視與回報改善進度,也需針對高風險區域優先資源投入。

Q:苗栗如何在有限預算下完成這些改善?有與民間或社區合作嗎?

✅ A:除了中央補助外,苗栗縣也透過路口調查、居民參與座談、在地工程師協助設計等機制,降低規劃與執行成本。例如中正路與大營路路口的改善案,當地里長與居民主動參與設計討論,提高使用接受度與實用性。

Q:在這些改善計畫中,如何照顧身障或年長者的需求?

✅ A:設計上會同步考量無障礙通行,如設置斜坡、無障礙警示導盲磚、過街時間拉長等,並強化通學步道、醫療設施周邊路口等敏感區域的安全設計,讓不便族群也能安心出行。

Q:有無具代表性的「前後對照」案例,能讓民眾感受到改變?

✅ A:例如「頭份市中華路與民族路段」原為寬闊無引導線、行穿線不連續的多車道路口,改善後透過設置偏心左轉道、外推轉角、人行專用時相等措施,成功導引人車分流,事故率下降,居民與學生反饋良好。

Q:未來苗栗在人行環境改善上,還有哪些重點與願景?

✅ A:下一階段將針對學校、醫療院所、長照中心周邊持續滾動式檢討改善,並結合智慧監控系統、感應式號誌等科技應用提升即時反應與預防能力,朝「友善、安全、可持續」的道路環境前進。

行人安全不是一時工程,而是一種持續對生活的守護。每一處外推的路口、每一條引導的轉彎線,都是為了讓長輩走得安心、孩童過得安全。

苗栗的努力,只是全台改善行人環境的縮影。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成為守護者——駕駛多一分留心,行人多一分注意,我們的每一步,就能更安全、更自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