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113 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打造看得見的行人空間,走得安心的台中街道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10-07

特別來賓: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工程科周裕閔股長
113 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主題:打造看得見的行人空間,走得安心的台中街道
你有沒有注意到,台中的街道越來越好走、越來越安心了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台中市政府交通局交通工程科 周裕閔股長,一起來聊聊「行人交通安全」這件事,是怎麼從理念變成一步一腳印的行動,讓城市真正看得見行人的需要。走過、看見、放心,這一集,我們一起走進台中的人本街道新樣貌!
Q1 因應行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請問台中市政府如何針對道路或路口進行工程改善,以提升行人交通安全,改善項目有哪些呢?
台中市府結合跨局處的力量,共同為台中市行人安全努力,交通局與建設局進行道路標誌、標線、號誌、分隔島與人行道工程,包含:道路封層與車道標線配置(左轉附加車道)、行人庇護島、無障礙斜坡道、導盲定位設施、增設及改善實體人行道、標線型人行道、綠底行穿線、縮小路口轉彎半徑及擴大路口轉角提供行人安全停駐空間、行穿線照明燈、放大型行人燈,並結合行人早開或專用時相,整合提昇行人安全。
Q2 全台中市道路及路口這麼多,資源又這麼有限,請問臺中市政府如何挑選改善標的呢 ? 提升行人交通安全的重點面向為何 ?
為了有效改善行人事故,提升行人交通安全,台中市透過檢視學校、醫院、商圈、國民運動中心與公共運輸場站,跨局處合作,改善道路標誌、標線、號誌、人行道等設施,以時間與空間區隔人車,並建構綿密人行路網,提昇行人安全。
已完成行人穿越線退縮 217 處、增設庇護島 331 座、行穿線照明燈88處、綠斑馬 873 處、標線型人行道 234 處,總計全長達 25.6 公里。
Q3 台中市政府針對行人交通安全,主要做了哪些工程改善?
台中市的改善工程,不只是「補破洞」而已,而是全面性的規劃。
包括:行人庇護島:像是「安全中繼站」,讓行人過大馬路不用一次衝過去。
無障礙斜坡道+導盲定位點:長輩、輪椅、推嬰兒車的家長,走起來更輕鬆。
實體人行道+標線型人行道:讓行人有專屬的安全通道,不用跟車輛搶道。
綠底行穿線+放大型行人號誌:駕駛更容易看到行人。
縮小路口轉彎半徑:降低車速,給行人更多停駐空間。
照明改善:夜間走路更安心。
再加上 行人專用號誌時相,做到真正「人車分流」,安全大升級。
Q3 台中市道路和路口這麼多,市府是如何挑選優先改善地點?
市府不是隨便挑,而是有科學依據:以人潮多的場域優先:學校、醫院、商圈、運動中心、公共運輸場站。
依事故數據決策:針對高事故率路口,優先投入改善。
結合跨局處合作:例如教育局協助校園周邊,建設局改善道路品質,交通局優化號誌。
這樣能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效益。
Q4 有沒有具體完成的成果數據可以分享?
截至目前,台中市已完成:217處行人穿越線退縮(讓行人更有緩衝區)。
331座庇護島(過馬路不再心驚膽跳)。
88處行穿線照明燈(夜晚照亮每一步)。
873處綠斑馬線(更醒目的警示效果)。
234處標線型人行道(總長 25.6 公里)。
這些成果不只是數字,而是市民每天上下學、上下班「走得更安心」的真實體驗。
Q5 哪些路段或區域的改善最讓市民有感?
學校周邊:許多家長回饋「小朋友過馬路更安心」。
熱門商圈(例如一中街、逢甲夜市周邊):斑馬線變亮了、路口更清楚,逛街也能安心走。
轉運站、醫院周邊:無障礙設施+行人空間,讓推輪椅或行李箱的民眾特別有感。
這些改善讓大家真的「用腳就能感受到改變」。
Q6 無障礙設施對長輩與身障朋友很重要,台中在這方面有什麼亮點?
無障礙斜坡道:避免高低差,讓輪椅、推車順暢銜接。
導盲磚定位點:幫助視障朋友正確判斷方向。
人行道寬度與平整度提升:不再坑坑洞洞,也不會被違停機車占用。
這些設計不只是「安全」,更是「友善」,落實一個「不分年齡、族群都能安心走」的街道。
Q7 除了道路翻新,市府有沒有搭配交通教育或宣導?
市府知道「硬體改善」還要搭配「觀念教育」:在校園舉辦 交通安全宣導課程。
舉辦 社區宣導活動,提醒駕駛「禮讓行人」。
警察局加強 斑馬線執法與宣導,讓規範更有效落實。
透過「工程+教育+執法」三管齊下,讓交通安全成為全民習慣。
Q8 民眾最關心「經費怎麼用?」是否公開透明?
經費來源: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地方政府配合款。
每一項工程皆有公告,透明度高。
市府也會定期檢視成果,確保錢花在刀口上。
因此市民可以清楚看到,經費的確實運用成果就在自己每天走的路上。
Q9 未來還有哪些新亮點或改善方向?
未來會進一步推動:智慧號誌系統:依車流、人流自動調整紅綠燈。
無縫人行道串接:避免「走一半就沒路」。
夜間光環境升級:讓巷弄、小路也有安全照明。
更多分齡設計:例如校園周邊針對兒童、醫院針對長者需求。
最終目標是讓台中成為全台最友善的「步行城市」。
路段亮點翻新
學校周邊:庇護島+退縮行穿線 → 孩子上下學安全提升。
商圈人潮區:綠底斑馬線+夜間照明 → 逛街更安心。
轉運站、醫院:無障礙斜坡道+平整人行道 → 長輩、旅客走得更自在。
舊城區巷弄:改善人行空間+縮小轉彎 → 在地居民「真的有感」。
提醒事項
行人也要遵守號誌,避免「搶快」穿越馬路。
駕駛人務必 禮讓行人,尤其斑馬線與轉角。
工程施工期間,請民眾配合引導,短暫不便換來長久安全。
請避免機車、自行車占用人行道與無障礙空間。
台中市正在從「汽車友善」轉變為「行人友善」,這不只是工程,更是城市文化的提升。樂活街道,自在同行,希望讓每一個人,不分年齡、不分族群,都能走在城市裡安心、自在。
謝謝 周裕閔股長 今天的分享,讓我們一起守護台中的街道安全,走得安心,過得放心!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