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通學路變美、孩子更安全!」從人車爭道到人本通學道——清水建國國小打造安全友善校園周邊環境

Written by on 2025-10-20

特別來賓:臺中市清水區建國國小吳政憲校長

今天的「建國國小通學環境改善成果分享」說到這條建國路,過去可是學生、家長、用路人都頭痛的「塞車熱點」!人多、車多、路窄、樹根亂竄,一到上下學時間,簡直就是一場交通大考驗。

但現在不同了!在學校團隊與市府單位共同努力下,我們把危險變成安全、把混亂變成秩序,孩子有了平順好走的人行道,家長接送也更方便更安心,整個社區的通行品質都「升級」了!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臺中市清水區建國國小的吳政憲校長,一起來聊聊這段「從危險走向安全」的轉變故事。

1、建國國小緊鄰清水國中,因此師生數量眾多,行人與車輛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加上舊有人行道樹木也有竄根問題,這方面學校是如何改善的,可以簡單舉幾個改善方式讓聽眾們了解一下嗎?

是的,這的確是我們當初推動改善計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剛剛有提到,因為建國國小和清水國中比鄰而居,整體的師生人數將近三千人,在上下學時段,整條建國路幾乎是塞滿了人跟車。過去因為人行空間不夠、接送動線不明確,加上有些區域根本沒有明確的人車分流設計,很多時候學生、家長都只能「走在馬路上」,真的非常危險。

更不用說原本的人行道上還有一些老樹,根部嚴重竄根,地面高高低低,有時候小朋友一不注意就容易絆倒,對推輪椅或娃娃車的家長也很不方便。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從幾個方向著手,做了具體改善:我們重新規劃了接送動線。在建國路學校東側土地公廟那裡開始,我們由圍牆外往校園內開闢了一條新的接送車道-叫做「家長接送得來速」,利用這條校內既有的車道銜接外面道路,這樣可以減少對原有綠地的破壞。還特別在車道旁、樹蔭下設計了下車平台以及人行道,讓家長接送車輛更有秩序,學生下車後行進也更安全、更舒適。

第一,我們退縮圍牆、拓寬通學步道。
學校正門口兩側建國路的圍牆有部分向校園內退縮,讓原本狹窄的步道可以拓寬到2.4米,同時把原有人行道上的猴子石雕及座椅重新進行配置,路面以地磚重新鋪設平順,還加設無障礙坡道,讓所有人都能夠走得更安全、更順暢。

第二,我們新增了駐車彎接送區。
剛提到我們將學校正門口兩側建國路的圍牆向校園內退縮,多出來的空間也增設了駐車彎接送區,主要是給騎機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使用,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分散正門口的車流壓力,讓汽、機車分流,減少大家擠在同一個出入口,讓整體動線更明確、更順暢。

第三,重新鋪設地坪、改善樹根干擾。
針對竄根嚴重的區域,我們請規劃設計團隊進行人行道整修,包括修剪或處理樹根,再重新鋪設透水磚地坪,保留綠意的同時,也讓地面平整安全,行動不便者、輪椅、娃娃車都能順利通行。

第四,設定引導動線與無障礙坡道。
我們也特別針對身心障礙的同學和行動不便的家長,重設了無障礙坡道,並且規劃清楚的人車分流動線,讓學生上下學的動線更直覺、安全。

總體來說,我們這次的規劃目標很清楚:就是希望在不浪費空間、不破壞原有綠意的前提下,把接送區、人行道、無障礙空間做到最好。這樣不只是孩子上下學安全,整個社區的通行品質也一起提升了。

2、這個計畫當中跟民眾最切身感受到的就是道路的平整度、舒適度的養護及管理,民眾對於這個通學步道改善計畫過程中有什麼反應,或者是在推動改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感想?

是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一開始也非常重視。因為這些步道不只是學校師生及家長在使用,其實每天都還有很多社區居民一起共用。所以在推動改善的過程中,我們一開始就很希望能夠做到「使用者有感」,而且是「走起來有感」。

很多家長或附近的居民都曾經反映說,以前人行道真的不好走,有些地方樹根隆起、地磚鬆動,走在上面常常一不小心就會絆到;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輩,或是推娃娃車、輪椅的家長,那種不方便是每天都在感受到的。

這次我們在施工時特別強調鋪面要順平、耐用,包括重新整平原本被樹根頂起的區域、選用透水性佳又防滑的鋪面建材,並確保坡道斜度符合無障礙設計的標準,這些細節真的不能馬虎。

推動過程中,社區民眾其實也非常支持,我們印象很深的是有家長跑過來在現場看施工的狀況,但過程當然也不是都一帆風順,像是在初期動工的時候,有些學生家長或居民會擔心施工期間交通會不會更亂、會不會有噪音等等。我們就盡量提前公告、安排施工避開尖峰時間,也協調工程廠商協助做了良好的動線維持,整體來說反應都還滿正面的。

對我們學校來說,最大的感想是—只要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改變真的會被看見,也會被肯定。我們也很感謝社區、家長的支持,這讓我們更有信心持續朝「人本、安全、友善」的通學環境目標邁進。

3、改善前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居民或家長最直接的感受是?

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能安心走路、家長能有秩序接送」。

以前上下學車子一擠,孩子走在馬路邊真的很危險。現在有了家長接送車道、人車分流、人行道拓寬,通行品質、安全性都大幅提升,很多家長都說「現在接送孩子比較不怕了!」

4、除了學校的改善,這條路對附近居民或通勤族有什麼幫助?

其實建國路不只是校園周邊,還是清水地區居民每天的生活動線。

改善後的道路平整好走,老人家散步、社區居民運動、推娃娃車的家長,都覺得更舒適;夜間照明也更明亮,整體環境更安全、更美觀。

5、校長剛提到「家長接送得來速」,這個設計很特別,可以再多說一點嗎?

這是我們利用校內空間與外部道路串聯起來的接送車道,讓家長不必停在主要幹道上等候,直接從車道接送、下車即走,大幅減少外部塞車,也讓孩子下車後走到校門更安全。

這個設計現在成為很多學校借鏡的案例!

6、過去人行道上的樹根問題很多,學校怎麼兼顧「綠意」與「安全」?

我們非常珍惜校園周邊的老樹,所以採取「保留樹木、改善地面」的方式,透過修剪樹根、鋪設透水磚,讓地面平整又能保水,保留綠蔭同時,也讓通行者更安心。

7、推動這樣的改善計畫過程中,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民眾回饋?

有位家長說,以前推娃娃車要閃樹根、繞車子,現在可以一路平順走到校門,感覺孩子也更安全。其實這句話對我們是最大的鼓勵——代表我們的努力真的「被看見、被感受到」。

8、校園周邊現在變得這麼美觀又安全,接下來學校還有什麼願景或期望嗎?

我們希望能持續推動「人本安全校園圈」的概念,不只校內,整個社區都能成為友善、安全的生活環境。未來也會與清水國中、社區居民一起合作,讓「安全通學路」成為清水的驕傲。

每一條安全的通學步道,背後都是無數人的用心、規劃與堅持。
感謝建國國小吳校長與團隊,讓孩子上學的每一步都更安心、家長也更放心。
希望未來有更多學校、更多社區,一起打造「友善、安全、舒適」的通學環境,讓我們的城市不只會動,還要「會走」。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