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從問題變成風景—讓生活更自在、更安全、更有溫度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10-21

特別來賓:境觀設計有限公司耿美惠負責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
你是不是也曾經覺得,馬路太擠、行人不好走、公園太單調?
其實,只要一點「設計思維」、一點「公民參與」,我們的城市就能變得更美、更好玩、更貼心。
今天邀請到最懂「人本設計」的專家——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境觀設計有限公司的耿美惠老師,要帶我們一起走進「My Way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的世界,看看這些街道、公園、廣場,是怎麼從「問題」變成「風景」的。
1、我們可以在哪裡親身體驗到這些「以人為本」的設計成果呢?
當然!這些地方都歡迎大家去玩:
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附近的華山大草原遊戲場: 這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個真正讓孩子參與設計的實驗基地,非常有代表性!裡面的滑索、煙囪遊戲塔、水沙世界都超好玩。
台北的青年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 這兩個公園的兒童遊戲場也都經過改造。青年公園是「飛行探索」主題,大安森林公園則是「森林之王」主題,各有特色。
桃園中壢的光明公園: 這是桃園「一區一旗艦型遊戲場」的代表作,我們打造了分齡分區的「水樹探索」遊戲場。這裡超酷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個公園,更像一座會說故事的冒險島!我們訪問了以前住在建國新村(眷村)的村長、牛肉麵店老闆,還跟小朋友一起辦工作坊,把大家的回憶和夢想都蓋進了公園裡 。園區裡有四個超讚的主題區,從2歲寶寶的「秘密樹屋」 ,到13歲以上青少年都愛的「森林冒險挑戰區」 ,還有可以清涼玩水的「水樹遊戲島」 !這是一個讓阿公阿嬤能回憶童年,爸媽能輕鬆遛小孩,孩子們能盡情放電的夢幻樂園!
還有台北的建成圓環廣場: 這裡雖然不是遊戲場,但也是個很棒的例子。我們聽取了很多居民的意見,讓廣場不是乾乾的廣場,而是夏天可以玩水的乾式噴泉,現在是台北市孩子們的玩水天堂!
還有像是自然探索的永春崗公園與成功公園遊戲場、台中后里森林園區「后森搖籃遊戲場」等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設計理念的實踐。歡迎大家帶孩子、也帶自己的爸爸媽媽去走走,親身感受一下!
2、這些新的公園,對住在附近的居民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影響真的很大,而且都是相當正面的,這也是我們做設計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首先,公園變好玩了,大家就更願意走出家門。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剛蓋好的時候,幾乎是立刻引爆了口碑,很多爸媽都說那是「台灣遊戲場的新里程碑」。
另一方面,它也變成了城市的「客廳」。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分享、合作,家長們也在旁邊交流育兒心得,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變多了。而且,當一個空間融入了在地的故事,居民會對它產生更深的感情和認同感。這不只是一個公園,而是「我們家旁邊的那個公園」。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故事。在光明公園遊戲場設計之初,有一位居民起初非常反對,覺得蓋遊戲場很吵、很浪費錢,很怕我們砍樹。但後來,他的孩子參加了我們的工作坊,他看到了工作坊舉辦的整個過程,了解我們的用心之後,態度180度大轉變,從反對者變成頭號支持者,甚至主動說要發動居民一起來維護公園!這就證明了,好的設計真的可以凝聚社區,帶來正向的改變。
3、這樣看來,遊戲場的景觀設計聽起來不只是好玩,好像還能跟「教育」結合?
沒錯!最好的教育,往往都發生在遊戲中。我們稱之為「隱形教育」。
孩子在溜滑梯、盪鞦韆時,其實就在刺激他們的「前庭覺」,這對平衡感很重要。在沙坑裡玩沙玩水,是在刺激他們的「觸覺」。這些「感覺統合」方面的刺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必需的養分。
同時,我們把在地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都放進設計裡。孩子在青年公園玩飛機爬架時,可能會好奇「這裡以前是機場嗎?」;在公園裡看到光臘樹,發現上面有獨角仙,他就會知道原來這種樹是獨角仙的家。在公園裡看到楓香樹,發現地上掉滿了刺刺的球果,他就會知道原來這是楓香樹的果實,也是松鼠的玩具。在公園裡看到柚子樹,發現葉子上有幾隻胖胖的毛毛蟲,他就會知道原來這裡是鳳蝶寶寶的自助餐廳。在公園裡看到含羞草,用手一碰發現葉子就害羞地合起來,他就會知道原來這種草會用害羞來保護自己。這就是最棒的環境教育。
更重要的是,在遊戲場裡,孩子們要學會怎麼跟別人一起玩。在華山的水沙世界,你會看到一群不認識的孩子,為了要蓋一座大城堡,自己分工合作、討論戰術。這不就是最真實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的學習嗎?
所以,一個好的遊戲地景,本身就是一個最棒的戶外教室。
4、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教耿老師,身為一個普通市民,我們真的有權利參與公共空間的設計嗎?
絕對有!百分之百有!這不只是一個潮流,而是身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聯合國的公約保障了兒童的表意權,台灣也把它變成了法律。所以,下次政府要蓋公園,邀請你提供意見時,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的聲音非常重要!
我們前面提到的華山、光明公園等案子,都是因為有市民的積極參與,才能做得更貼近大家的需求。當你親身參與過,你對這個空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會完全不一樣。
其實你想想,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樹、感覺很乾枯,常常是因為市民的參與不夠。當我們抱怨城市不好住的時候,更應該反過來想:「那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公共空間,之所以叫「公共」,就是因為它屬於每一個人。所以,勇敢地表達你的想法,積極地參與討論,我們才能一起,把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更宜居、更友善、更充滿歡笑的地方。
5、我們可以在哪裡親身體驗到「以人為本」的設計成果?
台北華山大草原、青年公園、大安森林公園、桃園光明公園、建成圓環廣場……這些地方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從孩子設計的遊戲塔,到讓居民參與打造的水景廣場,每個細節都充滿故事。你走進去,不只是玩耍,更是在體驗一個「大家一起完成的城市」。
6、這些公園改造後,對居民有什麼改變?
最大的改變就是「人出來了,交流變多了」。
公園變好玩,大家更願意出門,鄰居不再只是打招呼,而是會聊天、分享、照顧彼此。從一開始的反對,到後來主動維護,這就是設計帶來的社區凝聚力。
7、遊戲場跟教育真的有關聯嗎?
當然有!玩耍是最自然的學習。孩子在盪鞦韆時訓練平衡,在沙坑裡學習觸覺發展。更重要的是,遊戲教會他們合作、溝通、創造。這些都是課本學不到的生命力教育。
8、為什麼有些地方設計得很好,有些卻常被批評?
最大的差別在「有沒有聽見使用者的聲音」。只靠設計師的想法,做出來可能很漂亮,但不好用。真正的「好設計」,是能被孩子、老人、輪椅使用者都喜歡、都方便的設計。
9、我們如果想讓社區公園變更好,要從哪裡開始?
先從觀察開始!看看有哪些地方「不方便」或「不安全」,再透過里長、社區會議反映給地方政府。
很多縣市其實都有「人本環境改善」或「友善公園改造」的計畫,主動提案,就有機會被採納!
10、小朋友或學生可以怎麼參與?
可以用「小小設計師」方式參與!畫畫、做模型、寫故事——都能表達對公園的想像。我們在很多案子都舉辦工作坊,讓孩子的創意變成真的遊具!
11、我們的城市未來可以怎麼變得更好?
讓每一條街都能安心走、每一座公園都有故事、每一個轉角都有笑容。這就是「人本」的城市。當我們願意一起討論、一起行動,幸福就會在街道上發芽。
今天,我們不只是了解設計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讓生活更有品質、讓城市更有溫度。
希望大家回去之後,也能多看看自己的社區:哪裡需要改善?哪裡可以更安全、更有美感?
因為「營建你我他,快樂平安行」不只是口號,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榮耀!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