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114年06月22日節目

堯堯 2025-06-22

受訪者:
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七嘴八舌講清楚~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主題:「提升市區道路品質與無障礙環境 — 宜蘭縣道路養護管理經驗分享」「從孔蓋下地到e化管理,打造安全、平整、友善的行人環境」聊聊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市區道路的養護管理,以及如何打造無障礙、平整舒適的行人環境。內政部國土署攜手地方政府推動多項道路養護計畫,宜蘭縣政府交通處翁鄭啟志科長也與我們分享他們多年來推動「宜路平專案」的豐富經驗,從孔蓋下地、類共同管道,到道路e化管理,讓我們的路更安全、舒適又美觀。接下來,透過專業問答與民眾關注問題,帶大家深入了解這項計畫的亮點與挑戰。這個計畫當中首先跟民眾最切身感受到的就是道路的平整度、舒適度的養護及管理,這個部分縣府在制度建立及推動上有什麼心得?請跟我們分享。 .宜路平專案計畫: 縣府自99 年推動「宜路平專案」,計畫中「孔蓋下地」是我們重要的指標項目。以宜蘭縣孔 蓋約 83,000 孔為例,截至113 年12月已下地約 4萬個孔蓋。道路寬度 15 公尺的孔蓋大致已下地。另外縣府以身作則,自行管理縣道、鄉道的孔蓋就下地 1萬6,500 個孔蓋。近年來,管線單位倡議孔蓋不下地提出相關微創工法及 NSC 工法,這是好事,但卻也衍生相關施工成本、維護成本及符合防滑標準(BPN65)問題。
目前宜蘭的作法是「除了緊急性、經常性孔蓋外,其餘一律下地為原則」,至於緊急性及經常性的孔蓋,則採微創工法及 NSC工法。畢竟孔蓋 一旦打滑,對機車用路人是很危險的潛在安全風險,特別宜蘭又多雨,所以該下地就下地。類共同管道:大家都知道共同管道,可以避免日後 AC 路面挖掘。但管線單位往往有成本、營運的考量,總有推拖之詞。所以宜蘭除了施做共同管溝外,我們推動「類共同管道」。
也就是當管線單位 配合縣府的道路改善、拓寬或新建工程時,道路會提供空間讓「管路(PVC管)」埋設在AC道路下方,但「孔蓋及變電設施等」則配置在「公共設施帶(植栽綠帶),而配置在公共設施帶 的孔蓋不會影響行車安全,不用下地。
所以日後管線單位要維護、穿纜不用開挖馬路。而另 一方面管路也沒有配置在公共設施帶,也不會影響到植栽根系的生長,「類共同管道」兼顧 了「路平」及「景觀」
節目內容:
國土署都市基礎工程組
宜蘭縣政府交通處土木科翁鄭啟志科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