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新竹城市更順行 道路更安心 從路口到街角 打造每一段都能放心走的生活路網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11-17

特別來賓:新竹市政府交通處林俊源副處長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 yoyo!
歡迎一起來到 「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 的特別單元。今天,我們不只是要談道路工程、更不只是交通宣導,我們要帶大家真正理解生活周遭的街道,如何變得更安全、更順暢、更貼近人心。
大家每天都在走路、開車、騎車、搭車,但您可能不知道:
我們的市府團隊、工程單位與交通專家,正透過「道安五環」全面推動各項改善,包含通學安全、危險路口優化、路平工程、號誌調整到大眾運輸提升,每一環都和您、和我、和每位用路人息息相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七嘴八舌講清楚,把大家最常問、最關心、最容易忽略的疑問,一次回答到位,讓我們自在同行、安心上路。
Q、林副處長您有提到「道安五環」,可否向聽眾進一步說明,是哪五環?也請多舉一些案例,讓大家了解。
A:「道安五環」如下:
1. 通學步道與道安宣導
A. 市府向國土管理署爭取補助,投入超過5.2億元,推動兼具安全、美感與綠意的步行通學廊道建置,共27校,包括校園圍牆退縮、穿透式圍籬、利用校地增設人行道、增設家長接送避車彎、智慧家長接送區…
B. 持續落實汽車駕駛應停讓行人、提高道安意識,10月市府排定與新竹區監理所共同召回公車駕駛強化停讓行人及指差確認教育訓練,並與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及警察局、交通處聯合稽查職業駕駛及市區公車駕駛停讓行人、啟動11處科技執法,並在各區行人事故熱點提高見警率。
C. 教育宣導是提升安全的重要措施,市府特別針對高齡者及大專院校學生宣導交通安全觀念,不僅市長親自至鄰里宣導節電,同時也宣傳交通安全,也會藉由記者會的場合,向民眾宣導行人與行車安全,是交通安全最佳代言人。 而大專院校學生部分,配合交通部駕訓補助政策,考照前參加機車駕訓,第一波補助300名,每人最高可獲得2100元(交通部1300元、市府500元、駕訓班300元);第二波補助300名,每人補助1800元(交通部1300元、市府500元)。每年約有5000名新生及外籍生,這些學子多半剛滿18歲,準備考取機車駕照,針對外籍生部分,提供越南文、印尼文宣傳資訊,鼓勵外籍生參與機車駕訓,減少違規,降低事故風險。
2. 危險路口改善:成立交通改善小組,與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共商竹市交通改善,召開27次,通過50案,盤點A1、A2易肇事路口及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規劃與工程等,在路口與道路工程改善部分,也獲國土署核定超過5億元。每月1次交通改善小組、1次道安會議,都由市長親自主持,114年1月至5月交通事故與113年同期相比,A1死亡人數減少30%,A2受傷人數減少4.9%,顯示交通改善已逐步展現成效,上半年也達成交通部所訂較112年減少15%交通死亡事故的目標。
3. 安心路平計畫:包括推動路平計畫及檢討標線合理性、騎樓順平、人行道障礙物排除、既有道路及人行道修繕維護,上任至今已完成224條道路及巷弄道路整修,總長56.1公里、面積44.7萬平方公尺。為讓竹市每一條街道都能有穩定、充足的光源,市府更嚴格把關本市路燈裝置品質,已汰換全市4,714盞老舊路燈,全面提升道路照明品質。
4. 道路工程與號誌改善:
A. 市府向交通部爭取新竹縣市與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合作推動國道1號智慧交通發展計畫,在113年9月正式啟動,平均旅行時間減少達18%,也完成經國路時制重整,接續會辦理明湖路時制重整。
B. 此外,也克服困難完成長度160公尺的高峰路拓寬工程,從1車道增加為3車道,新設3公尺寬的人行道,皆有賴於國土署的經費支持,有效分散進出園區的壅塞車流,提供行人友善空間。
C. 香山區30個路口改善,國土署補助2.6億元改善中華路四段至六段道路環境改善工程,包含增設左轉專用車道、行人穿越線退縮、行人庇護島(道)設置、設施共桿及纜線地下等項目,也針對局部路段進行人行道改善工程。
D. 許多民眾不習慣,也正製作宣導影片,國、台語向民眾宣導。
E. 慈雲路空橋工程進度也已於今年6月達18.3%。
5. 優化大眾運輸:
A. 市府帶頭邀請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推動桃竹竹苗通勤定期,規劃4種方案,最便宜「竹竹月票288元」,112年10月2日上路以來,累積購買人次超過50萬人次,運量累積超過2,100萬人次,整體公共運輸運量成長41.8%,連動也讓竹市YouBike使用人次從每月7萬人次,成長至18萬人次,目前全市累計共108站,今(114)年底前將再新增7站,讓全市站點達到115站,且再增購100輛電輔車;此外,市府也與GoShare合作,引進500輛電動共享機車,提供市民多元交通運具選擇。
B. 高市長上任後積極推動大新竹輕軌,和新竹縣、園區公會簽署MOU,責成張治祥秘書長拜會輕軌紅線經過的6個單位凝聚推動共識,也配合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加速推動大新竹輕軌計畫;為培養輕軌紅線運量,推動全市首條全線使用電動公車的先導公車路線,也是竹市首條直達園區的公車路線,串聯新竹火車站、清大、陽明交大、科學園區、高鐵新竹站及生醫園區,和既有的182公車路線混合調度,民眾等候時間從40分鐘縮短為20分鐘,目前先導公車載客運量持續上升,平均每車次超過20人次搭乘;此外,竹市府率先全國首創在公有停車場設置電動公車充電樁,鼓勵業者優先使用電動公車,為提供搭乘公共運輸的民眾更友善的服務,也汰換12輛低地板公車、啟用78座智慧站牌、今年預計完成23座候車亭,同時穩定公車司機,協助公車司機加薪至1萬元。
Q:為什麼新竹市要推動「道安五環」?它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A: 道安五環是一套「完整的安全整合方案」,目的是從 人行、車行、號誌、工程、運輸 全面提升交通環境。其核心目標包括:
降低事故率
保護通學與高齡族群
改善壅塞與視線死角
建立更友善的步行與大眾運輸系統
目前成效已顯著:A1死亡事故減少30%、A2受傷降低4.9%,顯示改革正在發揮力量。
Q、通學步道到底改善哪些?對學生及家長的好處是什麼?
A:
改善內容包含:校牆退縮、穿透式圍籬、校地增設人行道、家長接送區智慧化、避車彎設置、行人優先動線規劃、公車與職業駕駛重新訓練「停讓行人」。
對家長與學童的好處:
早上不再混亂、接送更安全
學生走路空間更明亮、更寬、更有安全島保護
車流分流更順暢、減少擁塞與擦撞風險
Q:危險路口如何改善?能不能舉例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A:交通改善小組共召開 27 次、通過 50 件改善案,主要改善方式包括:
新增左轉車道/行人穿越線退縮/增設庇護島/號誌秒數調整/見警率提升。
例如:1.常見的「多向車流交會」路口 → 透過左轉燈與車道分流降低事故。
2.行人穿越長距離路口 → 增設庇護島讓長輩更安全
3. 歷史高事故熱點 → 改變動線、調整號誌、增設科技執法
Q:「安心路平」到底做了哪些?為什麼路面常常在整修?
A:安心路平計畫並非「重做一次路」,而是系統性提升道路品質,包含:
224 條道路改善、56.1 公里長度,騎樓順平(提升長輩推車、輪椅可通行),排除人行道障礙(桿件、破損地磚、管線)全市 4,714 盞老舊路燈全面汰換,提高夜間能見度,民眾常看到施工,是因為:「一次性改善比補補洞更長久、更安全」。
Q:此次道路工程改善的路段有哪些?主要提供哪些服務?
A:重要改善路段與工程內容:
① 高峰路拓寬(160m)從 1 車道 → 3 車道,新增 3m 人行道有效分散園區車流。
② 香山區 30 個路口改善,國土署補助 2.6 億,改善中華路四段至六段,包含:左轉專用道、庇護島、退縮行穿線、路口優化
③ 慈雲路空橋工程,進度 18.3%,完工後提供安全跨越主幹道動線。
④ 經國路 & 明湖路號誌時制重整,搭配國一智慧交通計畫,旅行時間平均減少 18%。
⑤ 其他服務內容:調整整體道路照明、全市人行道平整度提升、改善排水、視線遮蔽物、政府製作宣導影片(國/台語)協助民眾了解新標線。
Q:大眾運輸有哪些升級?對通勤族有什麼好處?
A:桃竹竹苗定期票「竹竹 288」—累積購買超過 50 萬人次YouBike 站點已達 108 站,年底達 115 站,新增 100 輛電輔車,引進 500 輛 GoShare,電動公車充電樁全國率先於公有停車場設置全線電動先導公車(直達園區),班距縮短至 20 分鐘→ 通勤更快、省錢、減少找車位壓力。
Q:號誌到底怎麼「優化」?民眾能感受到什麼差別?
A:號誌改善重點:
調整秒數,減少空等、智慧感應車流多時段彈性調整、與國道資訊整合、提升車流預測
民眾會有的「感受性改變」:高峰期塞車時間縮短、不再常遇到「明明沒車卻等紅燈」左轉更順、直行更順行人號誌更清楚安全!
Q、市府一直強調「人本交通」。一般民眾要怎麼配合?
A:非常簡單、也非常重要:
1️開車、騎車 → 確實停讓行人
2️遵守最新標線與導引
3️行人通過路口注意左右並與駕駛互相確認
4️長輩與學童多利用庇護島、安全島
5️若遇施工路段 → 減速慢行、依指示通行
政府改善道路,民眾改變習慣,兩者才能「真正讓路變安全」。
道路工程改善重點
高峰路拓寬完工 → 科學園區尖峰更順暢
中華路四至六段全面改善 → 香山交通更安全
慈雲路空橋建設進行中 → 長者與學生安心通行
路燈 4,714 盞更新 → 夜間視線大提升
路平與人行道 224 條改善 → 長輩、輪椅族更方便
號誌智慧化 → 旅行時間減少 18%
通學廊道 27 校全面升級 → 家長接送不再混亂
YouBike、GoShare、公共運輸全面升級
我們每一條走過的道路、每一個停下的紅綠燈,其實都是城市努力的痕跡。今天我們拆開這些工程,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大家聽得懂、也用得到的生活指南。
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能一起:看見改善、理解政策、支持改變、用心停讓。
只要每位用路人都多一步耐心、多一分注意,我們的街道就能真正做到 ——「營建你我他,快樂平安行」讓我們一起 自在同行,走得更安心、騎得更順心、開得更放心!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FM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