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市區道路系統有哪些?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如何改善行人行交通安全設施?(四)

Written by on 2025-03-10

特別來賓: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張宇欽理監事

問一:市區道路系統有哪些?

答一:市區道路系統分類:

一、幹線道路系統:包括主要道路、高速道路及園林道路,係供直達交通使用為主:

(一)主要道路:為市中心與社區,或社區與社區間之通路,主要係供 各區間之交通來往。

(二)高速道路:為出入口受管制之市區對外通路。

(三)園林道路:為公園式綠帶內之道路。

二、次要道路系統:包括次要道路及巷道,主要供兩旁人車出入之用。

(一)次要道路:為市內或社區內地區性交通之道路,連絡主要道路與 巷道間者,並供兩旁人車之出入。

(二)巷道:專供道路兩旁人車出入之用。

三、凡路兼具以上兩系統性質者,視為幹線道路系統。 四、以上市區道路系統,應由主管機關規定之。 市區各種道路之區分。 市區各種道路依設計特性區分如下表: 設計行車速率。 設計行車速率依下表之規定: 視距。

市區道路規劃應考慮哪些因素?

市區道路規劃須考慮都市交通之安全、效率、經濟、景觀生態及環境品質,以達到都市永續發展的目標。

主、次要道路系統規劃應考慮運具、速率及人車分流,以提高行車安全。 道路設施規劃應就其功能考量所服務車輛之種類,選擇適當之設計車種,同時需考量消防、救護車輛之進出。 市區道路與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及軌道之高鐵、台鐵、捷運相交宜設置立體交叉。 交叉道路數不宜多於四支,主、次要道路宜避免使用環形交叉。 道路交叉口應考慮車輛最小轉彎需求。

兩道路間之連接以近直角為佳;斜交時,相交銳角宜大於75度,不宜小於60度,以利車輛轉彎之操作及確保交叉口安全視距。兩T字路口錯開時,兩交叉口錯開之距離宜大於40公尺。

道路系統之規劃宜依照道路之功能等級分類,由快速道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與服務道路逐次分支。

市區道路平面交叉設計規定為何?

市區道路平面交叉設計規定如下:

一、主要道路與主要道路或次要道路平面交叉交角不得小於六十度。

二、左轉、右轉專用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二點七公尺。

三、平面交叉之管制以交通工程設施或交通管制措施辦理。

市區道路立體交叉結構設計規定如下:

一、市區道路立體交叉結構與建築物結構外緣線間之側向淨距,在高架結 構不得小於四點五公尺,在匝道結構不得小於三公尺。

二、立體交叉處道路淨高不得小於四點六公尺;限制車種通行者,淨高不 得小於最大可通行車輛高度加零點五公尺,並應設置限高架或警告設 施。 三、設置平面側車道時,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三公尺,並應留設迴轉車道空 間。

市區道路鋪面設計規定如下:

一、依行人或車輛之使用舒適性、鋪面品質維護管理需要,分別採用柔性 、剛性或其他種類鋪面設計。

Yoyo 報馬仔

行穿線退縮、楔型減速標線 新條例改造台灣道路哪些問題?

本次修訂或新增了那些規定?

1.新增視覺化減速標線(楔型減速標線)

2.新增第174條之4「自行車優先車道標線」

3.新增通學區起(終)點標誌、標線

4.行穿線退縮

行穿線退縮是否真的有助提升行人安全?

為維護人車通行安全,交通部及內政部發布25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修正,新增行穿線退縮3至5公尺、通學區標示、楔形減速標線等相關規定。

本次修訂或新增了那些規定?行穿線退縮是否真的有助提升行人安全?

1.新增視覺化減速標線(楔型減速標線)

以高雄市來說,「楔形減速標線」通常繪於臨近路口、彎道或陡坡兩側,藉由漸寬的楔形標線,讓駕駛人在視覺上感受到路幅寬度縮減,進而達到降低車輛速度的效果。

2.新增第174條之4「自行車優先車道標線」

標示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優先行駛車道,其他車種除起步、準備停車、臨時停車或轉向外不得橫跨或占用行駛;若於騎樓以外之人行道劃設時,以行人穿越為優先。

3.新增通學區起(終)點標誌、標線

明確標示通學區範圍,提醒駕駛人通學區內當心兒童或行人,並依速限行駛。

4.行穿線退縮

新增路口行穿線需離與橫交道路路面邊緣3至5公尺(可依實際情形調整),讓轉彎車能夠以較垂直角度的角度接近行穿線,減少視覺死角,此外也可將行穿線的鋪面上色,加強明顯度。

行穿線退縮有多重要? 改造台灣行人地獄,行穿線退縮是否真的有助提升行人安全?

經常與地方政府合作改善道路設計的「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認為,路口行穿線統一退縮3至5公尺的做法反而可能增加危險。

「行穿線的位置取決於路口樣態,越大的路口退越多,有些小路口反而不能退。」劉冠頡說明,台灣轉角的視野通常會被建築或違停遮擋,若單純只有退縮行穿線卻沒有人行道,行人反而會從充滿遮蔽物的騎樓或路邊臨停車輛等視線不良處出現。

若是能夠沿著車輛轉彎軌跡劃出邊線,將道路轉角重新設計、明確劃定車輛的行車範圍,並做出外推的人行道,這樣即使行穿線不退縮也能提升行車安全。

交通部本次修法也將行穿線退縮距離交由地方因地制宜,但卻沒有訂出指導性原則,讓第一線的人員無所適從,「交通部現在就是東西是空的,叫人家因地制宜,就好像玩遊戲不給遊戲規則一樣。」

此外,建議交通部新增如寬點線或三角形讓路線,以區分幹支道、指示圓環車道的箭頭,或是引導車流用的槽化線等國外道路所使用的標線設計。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