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從美學到韌性 景觀專業在氣候變遷時代的行動力量 悄悄改變你我的生活

Written by on 2025-07-01

特別來賓: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鄧浩理事長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來賓,是深耕景觀專業多年、在氣候行動與城市設計上持續發聲的——中華民國景觀學會鄧浩理事長。
你知道嗎?
我們每天走過的街道、公園、校園甚至住宅社區,其實都藏著景觀設計師的用心,這些設計不只美觀,更與氣候變遷、城市韌性、甚至我們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未來的景觀建築,正在帶領我們走向怎樣的城市未來?又有哪些改變,已經悄悄發生在你我生活之中?

主持人問 :「未來景觀建築這個領域,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理事長答: 景觀專業的角色其實正在快速轉變、而且日益重要。從國際組織到城市政策,都逐漸認識到景觀建築師對氣候應變、城市韌性有很大的貢獻。
我們其實已經開始用很多具體的設計策略來回應這些挑戰。像是現在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會思考怎麼提升綠覆率、增加喬木配置、創造碳匯空間,透過土壤保水、透水鋪面、綠屋頂這些系統,把碳留在地景裡、讓雨水能在地滯留,這些都能減輕城市的熱島效應與淹水風險。
我們也會設計雨水花園、生態滯洪池、低衝擊開發(LID)系統,讓空間不只是被使用,而是具備韌性與調節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綠色基盤建設」,它既是景觀,也是功能性的城市防線。
我們在創造的是一種結合生物多樣性、氣候適應性與人本使用經驗的開放空間。這些空間既能讓市民休憩,也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生態機制。
除了場域的設計之外,我們也需要從政策與法規層面來支持這個專業。例如在都市計畫或公共建設中,應該明文納入景觀與生態的設計準則,才能讓好的設計理念真正落地。
不過,我們也要誠實說,目前法律制度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期待在都市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土地使用審議等法規體系中,能更正式地納入景觀觀點與專業參與。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讓好的設計不只是一張圖,而是真正落實在社會每一個角落。其實我們已在政策面積極努力。像景觀學會現在正積極參與《環境基本法》的修法研議。這部法律在過去立法的時候,主要是針對污染防治、污染物管理等工業時代的環境問題而設計的。但到了今天,面對極端氣候、淨零碳排、SDGs、自然保育與環境復育等挑戰,這部法律就需要有更現代化、更前瞻的觀點。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修法的機會,把剛才所提到的「自然為本的解方」、「生態系統思維」、「綠色基盤設施」等景觀核心理念納入法律層次,並且進一步強化景觀專業在環境治理中的地位與角色。因為唯有讓制度看見景觀、讓政策納入空間思維,這些好的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力量、落地執行,推動我們社會邁向更永續的未來。」
未來的景觀建築領域有很多可能性的發展方向,隨著科技進步、氣候變遷、城市化加劇,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這個領域正逐漸從「美化環境」轉向「系統性解決問題與創造永續價值」。

以下是幾個主要的未來發展趨勢:
1. 永續與氣候韌性設計(Sustainability & Climate Resilience)
景觀設計不再只是美觀,而是要應對極端氣候(如都市熱島效應、洪水、乾旱等)。
採用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如綠色基礎設施、雨水花園、生態濕地等。強調碳中和、低維護、高生物多樣性。

2. 智慧科技與數據導向設計(Smart & Data-driven Landscape)
結合 物聯網(IoT)感測器、GIS系統、AI建模 等技術進行設計與管理。
例如:自動灌溉系統、即時人流監測、智慧燈光系統等。數據可以幫助設計師更精準地做出決策,也方便後期維護管理。

3. 都市密度與垂直綠化(Urban Density & Vertical Greening)
隨城市密度提升,屋頂花園、綠牆、陽台綠化會越來越普遍。多功能空間設計,如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社區花園、共享空間等。推動「綠建築與綠景觀」一體化設計。

4. 跨領域融合(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景觀建築與都市規劃、建築設計、生態學、社會學、工程學等領域整合更深。景觀不再只是配角,而是整體規劃中的核心要素,例如氣候調節、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

5. 地方文化與身心療癒(Local Identity & Healing Landscapes)
注重地景中的在地文化、美學與社群連結。
越來越多設計強調心理健康與療癒性,如療癒花園、冥想空間、芳香植物區等。

6. 景觀與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景觀設計強調自然系統功能,如:淨化空氣與水,支持授粉與野生動物棲地、減少噪音污染等。

主持人問 :「節目最後,您有沒有什麼話想對聽眾朋友們說?」
理事長答:「我想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生活在某種『景觀』當中。不論你走在街道、公園,還是學校、住宅社區,這些空間的設計都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氣候變遷不是一個遠方的問題,它就在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日常。而景觀,不只是美化,更是一種與未來環境共生的關鍵力量。
我也鼓勵大家多多參與公共空間的維護,支持更永續的生活方式。因為只有當公民意識與設計專業結合,城市才會真正變得更好。」
我也想特別鼓勵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這是一個充滿創意、結合人文與自然的專業,而且可以真正改變人們生活的品質、為環境永續出力,未來的發展性非常高。

景觀在生活中影響什麼?
景觀在生活中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不只是美學上的感受,它還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心理、社會互動、健康,甚至經濟發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響面向:

1. 心理與情緒影響
放鬆與減壓:自然景觀如公園、河流、山林可以讓人心情放鬆、減少壓力與焦慮。
提升幸福感:研究發現,居住在綠意盎然或美麗景觀附近的人,通常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
刺激創造力:良好的視覺環境能激發創造思維,尤其對從事創意工作者特別有幫助。

2. 社會與文化層面
塑造地方認同感:地標性景觀(如101、東京塔、長城)讓人對一個地方產生認同與歸屬感。
促進社區互動:設計良好的公共空間(如廣場、公園、步道)能讓居民更常互動,強化社區凝聚力。
傳遞文化價值:許多景觀包含歷史、宗教或文化意義,是文化記憶與價值的載體。

3. 健康與生活品質
鼓勵運動:有綠地或友善的人行環境,會讓人更願意步行、慢跑、騎腳踏車。
改善空氣品質:都市中的綠景觀有助於淨化空氣、降低熱島效應。
提升睡眠與專注力:接觸自然環境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提高專注力。

4. 經濟價值
提升房地產價值:靠近優美景觀或綠地的房屋,通常價格較高。
吸引觀光與投資:迷人的城市景觀可成為觀光賣點,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提升商業空間吸引力:良好的環境設計可吸引顧客與提升商業活動的成功率。

都市景觀、自然景觀、文化景觀
這三個術語──都市景觀、自然景觀、文化景觀──常用於地理學、景觀設計、文化研究等領域,用來描述人類與環境互動所形成的不同景觀類型。以下是它們的簡要說明與比較:

都市景觀(Urban Landscape)
指的是由人類活動高度集中所形成的城市環境,包括建築物、道路、橋樑、公園等人造設施。
特徵:高密度建築、交通網絡、商業設施、住宅區等
例子:紐約市天際線、東京的涉谷街頭、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夜景
價值:展現現代化、經濟活動、社會多樣性

自然景觀(Natural Landscape)
指的是未經人為顯著改造的自然環境,是自然力量(如風、雨、水流、火山等)所雕塑的地貌。
特徵:山脈、河流、湖泊、森林、沙漠等
例子:黃山的雲海、亞馬遜雨林、大峽谷
價值:生態多樣性、自然美感、環境保護

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
是指人類文化與自然環境互動的結果,融合了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痕跡,常具有歷史、宗教、農業、藝術等意義。
特徵:古蹟、寺廟、農田梯田、傳統村落等
例子:中國雲南哈尼梯田、日本京都的古寺、秘魯馬丘比丘
價值:文化遺產、歷史記憶、人與自然共生的見證

民眾問題:

Q1:景觀設計跟氣候變遷真的有關係嗎?只是種種樹、做造景而已吧?
✅ 答:絕對有關!現在的景觀設計早就不只是美化,而是透過綠色基盤(如雨水花園、透水鋪面、生態滯洪池等),協助城市調節氣溫、滯洪減災、吸碳降溫,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防線」。

Q2:什麼是「綠色基盤」?跟一般公園有什麼不一樣?
✅ 答:綠色基盤不只是綠地,更是具有調節氣候、生態復育、水資源管理等功能的系統空間。例如會吸水的步道、能淨水的植物池,讓自然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Q3:我住在都市裡,景觀能帶來什麼實質幫助?
✅ 答:都市中的綠牆、綠屋頂、社區花園,能減少熱島效應、改善空氣品質、增加社區互動,也讓生活更健康。例如綠地多的社區,居民罹患高血壓、焦慮比例都會降低。

Q4:年輕人投入景觀專業,未來有發展性嗎?
✅ 答:非常有!隨著全球推動永續發展與碳中和,各國都積極培育綠色人才。景觀專業正處於「從配角變主角」的黃金轉型期,未來可在政策、設計、科技、文化等多面向發展。

Q5:如果想支持景觀專業,我們一般人可以做什麼?
✅ 答:你可以多參與社區空間改善提案、支持都市綠化政策、保護自然地景,或是就從參加景觀學會活動開始,用行動支持永續生活!

YOYO報馬仔時間到~

誠摯邀請大家參加由中華民國景觀學會主辦的——
第十二屆台灣景觀大獎獲獎案例參訪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8日(五)
報名截止:7月9日(三)或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JRcbmiVyQWqcJyTa8
你將有機會實地參訪兼具美學、功能與永續價值的空間,體驗什麼叫做「設計就是行動」!
節目的尾聲,我們再次感受到景觀不只是美的藝術,而是實實在在影響生活品質的公共力量。
城市不只是鋼筋水泥的集合,還是我們與自然對話的容器。
感謝鄧浩理事長今天的分享,也感謝各位聽眾的陪伴。
讓我們一起讓空間更溫柔、讓生活更永續、讓城市更有感。
我是YOYO,我們下次節目見,景觀學會關心您,也邀請您親身走進美好空間,一起改變世界的風景!

Yoyo報馬仔

解鎖自然資本力量,擁抱永續新浪潮會講座
主辦單位:國家公園署

【解鎖自然資本力量,擁抱永續新浪潮】講座
自 113年起提出「打造國家公園為企業ESG之友,邁向永續」對應計畫,從物種保育、棲地維護與環境永續等向切入,持續尋求及媒合企業ESG 推動國家公園、濕地及海岸保育公私協力機制與合作夥伴,共創雙贏互利。
為研擬符合企業本業協力方案,理解企業ESG 永續發展藍圖,並規劃未來推動保育短、中、長期目標及行動方案,確保永續資訊正確性以回應國際趨勢,特邀請勤業眾信永續發展與風險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企管顧問角度,提供相關業界綠色營運與自然基礎解決方案及相關永續發展市場等多元資訊。

【講座資訊】
時間:114年8月15日(星期五) 14:00-16:30
地點:交通部航港局敦南大樓1樓演講廳(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236巷6號)
【報名鏈接】https://reurl.cc/bWZkNl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關心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