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從外環到市中心,讓雲林斗六的每一步都更安全、更舒適-2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8-18

特別來賓:雲林縣交通工務局汪令堯局長
今天我們要聊的,不只是「道路」,而是「我們每天走過的家鄉風景」。您有沒有發現,有些人行道要走得東閃西躲、路口過馬路要衝得快一點?這些看似小小的不便,其實對長輩、孩子、推娃娃車的家長,甚至輪椅使用者來說,都是每天的挑戰。
今天的主題「113年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正是要讓大家從家門口的第一步開始,就感受到安全與便利。
雲林縣交通工務局在汪令堯局長帶領下,特別針對斗六外環道,做了一場從人行道拓寬、庇護島設置、停車格規劃到車道瘦身的全面升級。這不只是硬體的改變,更是生活品質的提升。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回家的路更安全了」的故事,看看它如何讓每個人走得更自在、開得更安心。
Q1:剛剛聽到局長提到「斗六外環道人行道拓寬改善工程」,想必施工時應該會頗有挑戰,請問是否可為我們介紹一下該工程的改善內容?
全線進行雙向人行道改善工程以及公共通行空間路障排除共計3.581KM、停車管理新設汽車格共計 625 格,機車格共計 446 格,新設庇護島及路口島頭放大 11處,共分為 4 期施作:
雲林縣斗六市區外環道路及周邊環境整體提升計畫(一期),計畫範圍為明德北路一段(北祥街至鎮北路路口),全線進行雙向人行道改善工程以及公共通行空間路障排除共計 1.05KM ,沿線路段停車管理新設汽車格共計 160 格;機車格共計 144 格,針對沿線路口改善,育英北街及鎮北路等 2 處路口新設庇護島及路口島頭放大,擴大行人停等空間。
雲林縣斗六市區外環道路及周邊環境整體提升計畫(二期),計畫範圍為明德北路二段(鎮北路至西平路路口),全線進行雙向人行道改善工程以及公共通行空間路障排除共計 1.16KM,沿線路段停車管理包含棒球場周邊新設汽車格共計 232 格;機車格共計 124 格,針對沿線路口改善,斗六三路、斗六五路及西平路路口等 3 處新設庇護島及路口島頭放大,擴大行人停等空間。
雲林縣斗六市區外環道路及周邊環境整體提升計畫(三期),計畫範圍為大學路一段(文化路至成功路路口),全線進行雙向人行道改善工程以及公共通行空間路障排除共計 1.124KM ,沿線路段停車管理新設汽車格共計 136 格;機車格共計 125 格,針對沿線路口改善,文化路、中華路、榮譽路及成功路路口等 4 處新設庇護島及路口島頭放大,擴大行人停等空間。
雲林縣斗六巿明德北路三段路面及路口改善工程,計畫範圍為明德北路三段(西平路至正心二路路口),全線進行雙向人行道改善工程以及公共通行空間路障排除共計 0.247KM ,沿線路段停車管理新設汽車格共計 97 格;機車格共計 53 格,針對沿線路口改善,西平路及正心二路路口 2 處新設庇護島及路口島頭放大,擴大行人停等空間。
改善前後內容:
改善項目 改善前 改善後行人庇護島 沿線設有中央分隔道,無行人庇護空間中央分隔處設置行人庇護島/島頭人行道轉角處擴大 既有人行道現況 R 值不符合現行規範,易造成車輛轉彎動線過大依規範及使用車輛需求,規劃符合現況之轉彎半徑,降低轉彎車輛之車速路口行穿線退縮 既有行穿線太靠近路口 依規範適當退縮行穿線位置,增加行人停等空間公共設施帶整合 既有公共設施及植栽位置阻礙行人線性通行將公共設施與植栽帶整合於同一處,淨空行人通行空間新設左轉專用道 部分路口無規劃左轉專用道,易影響直行車輛縮減車道並新增左轉專用道,提高路段行駛流暢度路邊停車規劃 既有路邊無整體規劃停車空間,部分僅以標線區隔評估住/店家出入需求,整體規劃供停靠區及路邊停車空間車道瘦身 既有車道寬度為 3.3~3.5M寬度易造成不同車種爭道甚至並排行駛情形以既有車道數不變情況下,縮減車道以控制車輛行駛速度,提高整體行車安全。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請問雲林縣政府如何利用「斗六外環道人行道拓寬改善工程」建構高齡化社會人行通行環境?
本縣在改善人行空間常遭遇困難,為改遷移或整理公共設施以增加人行與停車空間,斗六市進行 7 公里人行道整修、改善 32 處路口、改善 98 處道路島頭、側溝及排水管清淤 128 處、調整手孔(包含自來水、消防栓、中華電信、寬頻、下水道)77 處、修剪 360 株行道樹與棲地改善。設置行人庇護島、放大人行停等區、路口行穿線退縮、人行道拓寬兼設置停車格與公設帶、增加左彎專用道及車道縮減寬度後,未來將有效減少車禍發生。
斗六市公所施工前聽取市民意見,堅持維持 3 個車道、整頓人行道,斗六市門面 40 米寬道路煥然一新,不僅改善道路的品質也維護了行人安全,我們給予高度肯定。
延伸問答
Q1:斗六外環道人行道拓寬改善後,對行人安全有哪些顯著的提升?
A:最直接的好處是「看得見、走得順、停得下」。藉由行人庇護島設置、轉角擴大、行穿線退縮等設計,讓行人等候與通行更安全;車道縮減有效控制車速,車輛與行人衝突機率大幅下降。
Q2:這次工程中提到「車道瘦身」,是不是會讓開車更塞?
A:其實不會。瘦身不是減少車道數,而是調整寬度,讓駕駛自然放慢速度,減少併排行駛的危險情況;同時新增左轉專用道,直行車流反而更順暢。
Q3:公共設施帶整合的用意是什麼?
A:以前電箱、電桿、消防栓、行道樹位置分散,會阻擋人行道動線。現在整合在同一側、同一區,讓行人通行空間更淨空,也方便維護管理。
Q4:這次停車空間有增加嗎?對周邊商家有幫助嗎?
A:全案共新增汽車格625格、機車格446格,停車規劃經評估住戶與商家需求,讓來往客人有地方停,減少隨意併停對交通的干擾。
Q5:針對高齡族群與輪椅使用者,改善有哪些友善設計?
A:人行道拓寬、路口坡化、庇護島設置、轉角放大等,都能降低高齡者與輪椅使用者的過街風險,讓步行與輪椅通行更平順、停等空間更充足。
Q6:施工過程中如何平衡交通不中斷與工程品質?
A:工程分4期施作,避免一次封路造成交通癱瘓;施工前也召開說明會聽取居民意見,並在尖峰時段避開大規模施作,確保生活影響降到最低。
Q7:這次外環道改善是否也有配合防汛與排水系統更新?
A:有的,除了側溝清淤128處,也同步改善排水管線與手孔位置,確保下雨時人行道不積水,避免民眾涉水或滑倒的危險。
Q8:後續雲林縣是否還有其他市區道路改善計畫?
A:會持續推動「樂活街道自在同行」理念,逐步檢視各鄉鎮人行道、路口與停車規劃,將安全與便利並重,讓「回家的路更安全」不只是口號。
每一次的人行道拓寬、每一個庇護島的設置,都是為了讓您我走得更安心、開得更順暢。
雲林的道路改善,不只是鋪上新的柏油,而是鋪上安全、便利與笑容。
出門記得減速禮讓,因為街道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守護。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