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連江縣政府如何配合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與中央攜手打造一美好環境?(上集)

Written by on 2019-10-25

問1: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連江縣政府如何通盤性規劃並了解需求,讓中央與地方攜手打造一美好環境?
A1:
本府106年來中央對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補助經費約5.2億元,但以往常以民眾、民意代表的觀點為優先考量,這為單點或以個人觀點為出發,沒有整體性發展概念,面對問題時往往以直覺來判斷,提出的解方往往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方案,沒辦法看清楚問題本身的問題,時常造成政府投資資源的浪費,也付出無謂的成本與代價,換句話說,也就政府處於窮忙。所以縣府近幾年來也意識到,在決策前要得到一套數據理論框架,才能使所完成的工程設施有效益的運作,環境能得到永續發展。因此在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本府會針對內縣道路進行盤點,發掘真正問題所在,在決策過程中讓民眾充分參與討論,提出由下而上的整合性計畫,都是依循數據蒐集與分析、試驗性計畫、民眾參與等三個要點來做:

(1) 數據蒐集與分析:為瞭解本縣的車行與行人使用行為與需求,數據蒐集與數據分析是決策的必要前提,這樣才可以針對問題對症下藥,同時對於民眾或民代的質疑,才能有一定的理論框架下來對外界一一說明。就像我們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針對南竿鄉道路危險做整體盤查(轉彎半徑太小、道路寬度不足、最大縱坡度、最短停車視距、路面破損),盤查出19條路線16處路口容易造成行車危險的路段,研擬改善方案後,分為初期、中期、遠期排定優先改善順序,逐步配合編列或爭取預算,有計畫的完成,健全地區整體交通系統之完整及安全。
(2) 試驗性計畫先行:有些工程在國外其他城市成功,並不一定要代表放在自己的區域就能成功,如果追求一次到位的建設計畫,可能會做失敗,或民眾的適應性都是問題。如果以小範圍先行試作,這樣可以檢視是不是符合地方需求,是否能解決問題,若符合需求再擴大規模執行,也可以得到較大的民眾支持,併可減少失敗所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馬祖地區受限於地形以至於道路坡度過大,許多如污水、寬頻、台電等管線人孔蓋常造成騎士滑倒,所以我們要在這些孔蓋上塗佈防滑塗漆,防滑係數要達65BPN,這係數要求很高,台北市也沒有這們高的要求,可能做了會失敗,工程單價也高,所以106年我們就根據盤查資料,在南竿最危險的路段先行試做了30個防滑孔蓋,結果還蠻有成效,所以去年起,在各管線單位的配合下,在全縣完成940處的人孔蓋防滑處理。
(3) 民眾參與與溝通:充分的民眾參與溝通是現在做道路工程的成敗關鍵,尤其道路做到村落的時候。所以,本府現在工程規劃前、規劃後,以及施工前,都會邀集民意代表與在地鄉親招開公開說明會,給大家認為政策是共同參與,政策非以往的由上而下,而而是由下而上,所以每次的說明會成果都變成大部分民眾是對政策支持的基礎,這方法可以避免少部分居民非理性的批評,讓整個工程無法順利推行的窘境,確保政策執行效力。比如106年道路前瞻亮點計畫中的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原先規劃為利用現有堤防延伸後新建道路,但部分村民及中央在景觀生態提出質疑,所以縣府幾經跟民眾溝通,辦理了2次說明會,提出各種可行方案,將問題漸漸收斂,最後方案以改善道路現況、增設人行道、綠色生態路網、街道市容改善及塑造城鄉地景架構及想法,能達到村民想再造珠螺村的願景-政府只做公共建設部分,村民負責村落再造,所以這方案是經村民與政府間由下而上的討論出來的政策,也是公私合作的一個好的範例。

問2:連江縣政府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做了哪些建設?
A2:
一、 計畫緣由:
本府近年來為建立以人為本之優質生活環境,希望提出人行道路整體改善方針及具體建設,強調重視人本環境之改善。以期建構合乎人本、生態及美質之生活環境,並為未來永續都市發展紮根,藉由系統性建構來提升道路品質,進而落實公共通行環境之整體改善。

二、 案例說明:
A.案例名稱:
「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亮點計畫」(第1~3標珠螺村亮點計畫)
B.現況問題:
(1) 濱海大道人車爭道,社區空間缺少以人為本的安全活動空間,且山區路線又缺乏路網串聯,無法擴大社區生活活動及觀光區域。
(2) 既有步道及各景點路網上缺乏公共休憩及綠化空間。
(3) 珠螺村落周邊空間具有許多歷史意義及自然景觀資源,除了珠螺灣之外,上村及古道是過去村落裡的生活記憶,但缺乏整理,逐漸荒廢。
C.解決方式:
(1) 新設珠螺至后沃水庫及村落山區之人行景觀步道:
1.新設珠螺至后沃水庫 913M。
2.珠螺村落山區 944M。
(2) 配合人行路網維護休憩節點,並加強沿線植栽綠美化,打造綠色路網。
(3) 修復秋桂亭、藍眼淚賞景平台、上村廣場…等具有歷史意義及自然景觀之據點,期望透過居民的動員參與,找尋社區隱藏已久的空間地景資源,形塑社區新的發展樣貌。D.預期效益:
本案完工後,可以提供居民友善的社區活動空間,並可以有效串聯珠螺村落之人行路網,提供安全的步行環境及解決人車爭道之情形,並活化及綠美化整體空間區域,系統性之串接各段人行步道及觀光景點,不但提升整體人行道路品質亦可提供運動觀光,如:馬拉松及健行等各式活動之舉辦,打造珠螺新亮點。

問3: 在推動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最需要人行道建設、最需要我們特別重視的「老人、小孩及身權團體」三寶,連江縣政府有何保護政策呢?
A3:
本府施作道路工程的願景:行的安全、開的舒適、環境永續,道路規劃將以行人、自行車為主要思維考量,不再像以往以車行來做為主要考量。所以本府此次道路前瞻道路計畫,將以行人、自行車為主要思維考量,併特別重視三寶用路安全。
(1) 老人: 增設街道家具,提供行走中途的休憩空間。
(2) 小孩: 增加行人穿越線、車阻、警示標誌,讓開車的人注意到有附近有孩童在活動,還給孩童無憂無慮的活動空間 。
(3) 身權團體:增加人行道無障礙設施,增加人行道寬度1.5米,使身障人士行的更方便。

問4: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請問連江縣政府如何利用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建構高齡化社會人行通行環境?
A4:
(1) 馬祖列島位於北緯26度,四鄉五島加起來總共13,062人(戶政資料統計108年7月止),其中 65歲以上老人就有1,603人,達12%,而且這裡的隨處可見八、九十歲的阿公、阿嬤在路上散步,甚至是在田裡種菜。馬祖人的平均壽命更高達87歲,較全國平均餘命80歲高出7歲,高居全台第一,實為健康長壽島。
(2) 所以縣府在規劃公共工程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提供能獨立生活的老人家有一個活動空間,是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信念,老人是要越動越健康,所以如何提供老人家有一個健康、舒適、安全的活動空間,是我們的使命。
(3) 工程案例: 例如本府今年剛施作完成的梅石村中正堂演藝廳道路闢建工程,這條道路是將軍方釋出的營區,重新打造的演藝廳而設置,這個新景點將成為未來的觀光景點,預計能吸引很多鄉親與遊客,所以我們再施作這條道路時,也克服了地形限制,增設800米人行道,以及設置7處街道家具提供臨時停憩使用,路旁種植了多種多樣性樹種,隨這季節而變化,可以提供老人家多一個休憩的好去處。

問5:因應少子化社會的來臨,連江縣政府要如何利用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建構少子化社會安全通學道路?
A5:
(1) 就如同本縣成為長壽島一樣,本縣12歲以下的孩童有1,520人,也近達12%,所以我們在做工程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還給孩童無憂無慮的活動空間,這樣的工程做起來才有意義。
(2) 工程案例:比如在南竿介壽國中小周邊的人行道,我們會考量學童行的安全,我們在學校附近增加交通標誌標線,提醒車輛這裡有學童進出;另外也考慮到家長接送短暫停駐需求,由學校空間往內退縮,與人行道空間作結合,提供孩童有個安全回家的路。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