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前瞻基礎建設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推動?

Written by on 2020-06-29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天空和戶外

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特別來賓:內政部營建署 吳欣修署長

Q對於前瞻基礎建設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推動感想?

本計畫推動以來,各縣市及鄉、鎮、市、區首長多次反應,地方有長達20多年以上道路未進行維管,已影響民眾行的安全,經了解截至107年底止,地方政府申請需求數已達407億元可知,本計畫第一期(106-107年)補助經費僅為82億尚不足以滿足地方建設需求,故各級地方政府殷切盼望能夠補助並改善道路環境品質,以確保人民行的安全,而在第一期計畫補助中對於偏鄉更是本署協助重點之一,本署了解城鄉差距,財政差異,偏鄉人民只求第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如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苦等了那麼多年,多次向地方爭取改善皆因經費不足無法改善,如今中央政府接地氣聽見地方需求,協助偏鄉部落改善了道路,讓部落人民有了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更帶動該區整體觀光,共創經濟新區域。

Q 政府部門除了透過硬體建設外,還有什麼政策配套作為?

如同今天來說明的軟硬兼施,我們硬體的基礎建設建置完成後,在使用上大多都被攤販占用,汽機車違停及堆放雜物等等,造成推娃娃車的民眾、身心障礙人士、行動不便的民眾等,行走在人行道上更加雪上加霜,猶如參加障礙賽,更難行走;所以除了透過警察的取締外,本署打破以往僅以法制進行管理,也開始走出去跟民眾接觸,本署優先提出「公共通行權」理念,開始舉辦高中職懶人包的競賽以及分別有學生組及社會組的微電影創作大賽等活動,還有走入學園從小扎根做起,舉辦國中小的宣導活動,倡導公共通行權的重要性,要讓全民都能感受到,並以換位思考的角度能夠經由自發性的自我重視及省思。歡迎大家將今天聽到的資訊可以口耳相傳跟家人、朋友分享,並加入我們「樂活街道自在同行」的粉絲團,可以即時獲得相關活動的最新訊息,網網相傳,團結力量大,讓我們的公共通行權的精神發揚光大,進而達到人人不要成為路霸,人人皆有良好的通行空間可以使用。

Q請問公共通行權的議題是怎麼發想出來的?

延續剛剛所說的因應高齡化的需求,我們公共通行權的改善與實施計畫主軸就是了解她們最真切的需求,也就是真善美。真─真實需求:經由邀請年長者、視障者及身障者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以及對於未來的期許及願景,作為未來的執行方向;善─善意良知從心出發:本項宣導活動係誘發學生的良知,喚起並重視自己行走的權利;美─美好的未來:藉由徵件的創作發想,自省不要成為路霸佔用行人通行空間,讓普羅大眾共同營造美好的未來,經由真善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活動設計,讓整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軟體建設確實反映民眾需求且經由自發性的自我重視省思進而達到人人不要成為路霸,人人皆有良好的通行空間可以使用。

Q 我想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公共通行權的活動也就是全國國民玩創意拿獎金的活動,請署長幫我們多介紹一些。

關於全國國民玩創意拿獎金有二項的活動,第一個活動係針對高中職以上青年學子及社會大眾將陸續舉辦微電影創意大賽、第二個是高中教育宣導競賽;高中教育宣導競賽係以高中職學生製作懶人包為主,微電影創意大賽係以高中職以上學生及社會大眾為主要對象,希望參賽者在拍攝影片玩創意的同時,除了透過尋找城市美麗的街景外,更能藉由此次比賽意識到公共通行權的重要,讓全國國民玩創意拿獎金,共同了解公共通行權的意義。

高中教育競賽分二階段評選,第一階段為各縣市評選,第二階段為全國決選,其總獎金為新臺幣220,000元,而指導的老師我們也會函請學校從優敘獎,讓老師從旁協助學生並鼓勵學生們參與競賽活動。另外微電影創作大賽分為學生組及社會組各別競賽,並分兩階段評選,第一階段為書面審查各入選15件作品,只要撰寫腳本即可參加第一階段評選,而只要第一階段有入圍皆給予10,000元的拍攝補助金,給予適當的獎勵;第二階段為決賽由參選者繳交的作品中選出前3名與2名評審團特別獎。獎金最高為新臺幣50,000元。我們相關的資訊皆會放在本署MY Way網站,歡迎有興趣投稿的青年學子及社會人士,可以上網搜尋,一起玩創意拿獎金。

Q在推動以人為本的前瞻基礎建設硬體建設部分,有什麼特別案例可以分享的?

像在人口比較稠密的區域,人行通行空間對行人安全來說特別重要,比如中和圓通路、板橋四川路是緊鄰捷運站及行政機關,周邊有多所學校及商業密集區,是通勤通學高度需求的路段,車流量又大,原有人行道淨寬不到1.5公尺,並長期遭電箱、路燈、號誌桿占用,行人只能走在馬路邊及水溝上,安全性甚為堪憂,尤其四川路屢有民眾陳情及新聞報導,僅短短180公尺竟多達12個電箱,為了還給民眾「以人為本」的人行空間與居住環境,我們先調整道路配置寬度,將車道寬度縮減,增加人行道寬度,協調店家釋出騎樓空間,人行道與騎樓高低銜接處更要注意順平,並將電線桿地下化,將電箱、路燈、路樹等放到在靠車道邊的設施帶裡面,就不會再阻擋人行空間的通行,建立一個完整、順暢的人行空間。

另外比如說城鄉地區、或是重劃區、新市鎮等地區,可能因為還沒開發完全,或過去因為早期都市規劃沒有設置人行道,造成行人要走在馬路上與車爭道非常危險,例如淡水區是新北市重要的觀光地區,不論平日假日都非常擁擠,車流量龐大,尤其淡金路是淡海新市鎮及鄰近淡海輕軌捷運系統重要的聯外道路,但因早期開發無設置人行道,雖現在鄰近輕軌捷運建設,但軌道建設改善周邊環境僅止於站體出口周邊,無法一併改善鄰近周邊人行環境。為了保障通勤、通學及觀光人潮的行走安全,淡金路沿線增設人行道,部份路段縮間路肩及利用水溝約1公尺的空間,維持人行道寬度2.5公尺以上,並一併將號誌桿、公車站牌等立桿設之遷移至設施帶,維持人行通道順暢,並配合人行道重新調整機車待轉區位置,降低通行危險性。淡金路因車流量龐大,施工必需避開上下班及假日交通尖峰時段,且部分公有土地遭民眾佔用加蓋違章建築,必須拆除才有辦法建置人行道,工程期間歷經多次協調佔用民眾拆遷才能進行,政府為了建置安全暢行的人行環境,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希望大家能一起維護生活周邊環境人行道的通行安全。

Q在推動公共通行權軟體行銷推動部分,有什麼特別案例可以分享的?

本署在推動公共通行權軟體行銷以進入國中、小校園辦理向下扎根教育宣導,懶人包競賽、微電影比賽及為讓人民能共同參與正在製作互動式與RU通行互動式小遊戲,讓民眾們當個審判官來評判目前生活周遭道路狀況是屬於生活在天堂或是地獄上,我想這將會是讓人民有感現實中體驗的小遊戲,也將是督促中央及各縣市政府部門能更進一步了解民眾真實需求,請各位民眾敬請期待。另外再預告本署將拍攝一15分鐘微電影進行公共通行權行銷,我們將邀請網紅來實體代言真情流露敘述公共通行權重要性,期待能像還願一樣能將整體空間感拍攝到讓人民有感,造成新一波話題。

最後我來說一下目前正辦理全國國中、小校園宣導情形,這是本署一重大突破,以前我們只會努力想把工程做好,讓人民用得安心走的安全,卻忽視了們跟人民好好的講該如何使用,這就有如:我們買了一電氣設施回家,首先一定會好好看看使用說明書,絕不會亂用後跑去跟商家說你的東西為什麼壞掉了,而我們以前只會生產好的產品,缺忽略了該如何使用的宣導說明,本次前瞻計畫打破了以往的思維,以前瞻性想法將如何良好的使用向下扎根透過向學童說明宣導,讓學生回家後跟家人分享,原來我們忽視了很多我們因該知道的通行使用觀念,我很感謝在我任職署長期間能有機會執行這樣的突破性計畫,由吳副署長弘碩,督導著張組長之明率領的道路工程組團隊,一次又一次提出新思維與我共同研議,才慢
慢有了現在相關行銷計畫。

在這計畫宣導期間,有天同仁跑來跟我說,署長我們只會做工程,這樣的校園行銷我們實在沒什麼經驗,還要去各校宣導,會不會輪為做白工根本去學校虛晃一招,我跟同仁們講只要是對人民有益好的事我們一定要勇於堅持的去做,我看同仁半性半疑的帶著疑惑的眼神就離開了,幾日後突然再次來找我,跟我說「他們第一場校園行銷到了台中的潭秀國中,同仁們只會做工程和談論專業術語,對於如何跟學校溝通完全沒有經驗,到了學校,校方的校長及主任有出面來接洽,並詢問我們本次到校宣傳的目的,經我們簡單說明後校長說她瞭解了,並跟我們說她等下還有事開個場後將離開會場,之後就帶領著同仁們前往會場與學生集合。

在開完場次後,本署以影片簡報及互動式的豐富教材向學生們努力講解,校長在看到我們的內容及教材後居然留了下來,開始和我們及學生熱烈的互動,就這樣很快過了50分鐘的講解,會後校長還主動邀請我們再到校長室敘談,開頭就說「原來她一直想跟學童灌輸尊重行人通行權利觀念就在我們這裡了,沒想到內政部營建署這次會由中央直接下鄉宣導那麼好的觀念,每天我都要擔任導護站在校門口,學通上下學他們天天都擔心,不是沒有行走的空間就是空間被路霸佔用,如今既然有單位願意去承擔這項困難的工作,真的為了我們國家未來奠定了良善通行環境的基礎,也透過這次宣導才知道營建署是在做什麼的,不知今天的議題是談論每位學童都因該知道的事,如果可以的話希望營建署能再撥空下來宣導」,在校長講完這樣這樣話後同仁們開始有了很大的信心,並開始覺得署長說的堅持努力是對的,之後陸陸續續跑了41場次,各校皆反應熱烈,更有學校主任校長多次跟本署要求提供教材,他們會主動撥放給學生看,並還有校長說將會讓教材內容納入學童取得騎自行車通學許可的考題內容中,回首過來,這陣子辛苦了各位同仁了,逐步在各學校向下扎根說明正確使用觀念,也慢慢讓全國了解到營建署就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陪伴著大家,後續還有150多場校園巡迴要走,期待著當10年20年後這群學生們長大了,我們回過頭來看,如今我們做的這些事是對的,再辛苦也是值得。

Q重視行人通行空間、保護行人安全的理念對人民非常重要,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開始想跟大家宣導這個觀念?

大家是不是常在新聞事件中聽到,像「走人行道要閃車?傻眼站30秒」「陪妻散步,竟被撞飛亡」等等,我們走在人行道上的安全是最基本的權利,但是因為過去開闢道路崇尚車本的概念,以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置在道路上的設施管理忽略人行安全,積習已久的情況使人行通行安全環境逐漸劣化。

《康健雜誌》長期進行健康城市的調查,在2017年9月以安全、便利、舒適作為健康城市的步行環境調查指標,其中舒適指標是空氣品質及行道樹綠地密度,安全指標包含人行道的普及率、騎樓整平的長度、行人因交通事故受傷等面向;便利指標則是大眾運輸完善、人行道寬度是否夠寬,特別採取本署「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中的「人行道適宜性」評比項目,以各縣市符合標準的人行道長度比例作為便利性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從標準中發現,一般重視的步行環境,最底限還是人行道淨寬及確保通行的安全。民眾最希望改善的項目第一名是沒有人行道,其次是佔用及違規停車的問題,可見步行環境的改善刻不容緩。
其實我們營建署過去長期推動人本環境建置,在通行環境的建置上常因為現有條件而無法,比如說寬度不足、人行道上立桿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路燈、紅綠燈、指示牌、公車站牌、消防栓、電箱等)阻礙通行,這是目前人行道建置最大的兩個困難。

大家了解到現在整個人類社會趨勢面臨高齡少子化,考量到未來年長者活動空間需求增加及身障者步行環境改善的重要性,未來居住生活環境的空間與服務機能如何提升將會是一種考驗,我們要鼓勵年長者、身障者走出戶外,就必須重新通盤檢討既有的人行環境,尤其是年長者族群,除了行走的需求,也有使用代步車、輪椅等輔助工具的需求。如何保障年長者通行的安全,不僅通行面積要足夠、要通暢,桿件設施等都應該地下化或整併到公共設施帶裡面,排除通行阻礙,另外也要有平坦的鋪面,與騎樓等鄰接介面的高低差都要特別注意調整。

寬度不足的部分,我們營建署與交通部都有共識,在路口設計要一併考量納入行人號誌及庇護設施,以增加年長者行經路口之安全。現有市區道路人行空間不足的部份,則透過「車道數減少」、「車道寬度縮減」及「路肩寬度縮減」,以重新調整道路橫斷面,拓寬人行道及自行車道空間。健全的通行環境,才能給學童安全的通學環境、給通勤族順暢的行走環境、給高齡社會安全的通行環境,讓道路環境改善不僅是城市基礎建設的強化,也是生活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