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防災公園新戰略」——打造全民韌性、安全城市 借鏡國際經驗 × 智慧國土整合 × 全民參與行動 邁向災害不斷、生活可續的永續願景

Written by on 2025-08-26

特別來賓:國土署都市基礎工程組趙啟宏副組長

各位關心城市安全與公共韌性的朋友照過來~~~

面對 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頻率升高,防災已經不只是消防或救難單位的責任,而是整體城市治理與全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內政部國土署都市基礎工程組 趙啟宏副組長,要帶大家深入了解 最新的防災公園整備策略。

我們將從避難設施的全面盤點、智慧國土資料的跨域整合,到 借鏡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經驗,一步步看看臺灣如何透過專業規劃與全民參與,來提升整體災防韌性,打造 一個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未來城市!

Q1:「防災公園」與「避難收容處所」有什麼不同?

A1:避難收容處所多為室內設施,像學校體育館、社區活動中心,主要提

供災民臨時遮蔽及基本生活所需;而防災公園屬戶外開放空間,面積較大,能容納更多人數,且設施更加多元,除了避難還可作為救援指揮所、物資

集散地、甚至災後重建行動基地,強調空間彈性與多功能性。

Q2:目前有哪些平台可查詢避難資訊?

A2:民眾可以下載「全民防災 e 點通」APP,或使用其網站服務,這些平

台提供全國避難收容處所、公園避難點、海嘯避難場所等資訊。平台設計

使用者友善,民眾只需輸入地址或開啟定位功能,即可查詢附近的避難地

點與相關設施,方便災時迅速行動。

Q3:內政部與哪些部會協力整合防災資訊?

A3:內政部積極與警政署負責緊急通報與社區治安、衛福部提供醫療資源

支援、經濟部管理能源供應、交通部協調運輸疏散路線及地方政府共同合

作。這種跨部會協調,確保從災害預警、疏散避難、醫療救護到物資補給,

各環節無縫銜接,提升整體災害應變效能。

Q4:防災公園未來發展重點為何?

A4:未來將強化縣市層級的區域防災聯防體系,讓不同場域間能迅速共享

資訊與資源;同時擴充更多防災公園與避難點,尤其偏鄉地區;加強智慧

化管理,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進行災害風險評估與應變決策;並推

動社區參與與教育訓練,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實務能力。

Q5:推動防災公園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A5:核心目標在於打造一個具備全民防災共識與行動力的韌性社會。透

過完善的場域設計與資訊公開,讓每個人在災害發生時都能迅速找到安全

避難所,獲得基本生活保障與支援,同時減輕政府救災壓力,促進災後快

速恢復,最終達成「災害不斷、生活可續」的永續防災願景。

民眾(Q&A)

Q1:「防災公園」與「避難收容處所」有什麼不同?

A1:避難收容處所多為室內設施(如學校體育館、社區活動中心),提供臨時遮蔽與基本生活所需;而防災公園是戶外大型開放空間,設施多元,除了避難,還可作為 救援指揮所、物資集散中心、甚至災後重建行動基地,功能更彈性、更全面。

Q2:目前有哪些平台可以查詢避難資訊?

A2:民眾可下載 「全民防災 e 點通」APP 或上網站查詢,平台能快速提供全國的 避難收容處所、防災公園、海嘯避難點 等資訊。只要輸入地址或開啟定位,就能馬上找到最近的避難點,確保第一時間避難行動更有效率。

Q3:內政部如何與其他部會合作整合防災資訊?

A3:目前採取跨部會協力模式,例如:

警政署:負責緊急通報與社區治安

衛福部:提供醫療支援

經濟部:確保能源供應不中斷

交通部:規劃疏散運輸路線

地方政府:執行在地避難及協調

這種 中央到地方的完整鏈結,能確保每個環節不脫節,形成「一條龍」的防災應變體系。

Q4:防災公園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A4:未來將聚焦在:

1️ 區域聯防體系 → 不同場域能共享資訊與資源

2️ 擴增避難點 → 偏鄉地區也要強化

3️ 智慧化管理 → 導入大數據、AI 進行災害風險預測

4️ 社區教育 → 透過演練、培訓,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自救互助能力

Q5:推動防災公園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A5:核心目標是 「韌性社會 × 全民參與」。

也就是在災害來臨時,民眾能 立即找到安全避難所、獲得生活保障,同時透過資訊公開減輕政府救災壓力,加快災後恢復,最終達成 「災害不斷、生活可續」的永續願景。

溫馨提醒:未來民眾能享有的更多保障

更多防災公園與避難據點陸續建置,讓城市與鄉村都能就近避難。

智慧化查詢平台更升級,結合即時災情推播與導航避難路線。

社區自主演練推廣,讓每個人都能熟悉行動SOP。

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日本、韓國等國經驗,提升整體專業能量。

各位朋友,防災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 你我一起參與。

平時多關心社區的避難設施,熟悉防災公園的位置,遇到災害時就能 冷靜、迅速、安全地行動。

讓我們和 內政部國土署 一起,攜手打造一個 安全、永續、充滿韌性的城市,讓「災害不可避免,但生活可以持續」成為我們共同的信念。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