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打造彰化人本交通新典範:從熱點事故到通學安全,用心規劃每一條你我熟悉的路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9-23

特別來賓:彰化縣政府交通處林孟弘處長
您知道嗎?我們每天走過的街道、孩子上下學的路口、高齡長輩出門買菜的通道,其實都有交通安全的小細節藏在其中。今天節目要帶大家深入了解彰化縣政府交通處如何透過「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的行動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保障學童與高齡者安全,打造真正以人為本的道路環境。邀請到我們的特別來賓──彰化縣政府交通處林孟弘處長,一起為大家揭開改善幕後的努力與溫暖故事。
針對交通部公布的易肇事路口清單,貴府如何規劃易肇事路口改善計畫? 改善項目包含哪些?有遇到甚麼實務上的困難嗎?地方反應如何因應?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易肇事路口清單,本縣總共被列入 20 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本府已在 113 年經中央核定11處易肇事路口納入改善,地點分布於彰化市、 員林市、和美鎮、鹿港鎮、社頭鄉等地區。根據詳細事故資料分析,這 11 處易肇 事路口肇事類型主要為轉彎側撞與交叉側撞,主因包括路口路幅狹窄、路側障礙物多導致視距不良,以及轉彎車輛未依規定禮讓直行車輛或未遵循正確轉彎軌跡行駛。
針對上述問題,本府制定的改善策略,聚焦於「視距提升」、「車流分流」與 「人車分離」三大核心方向。具體措施涵蓋增設人行道、行人停等區與完善路口行穿線照明設施,串聯周邊人行動線以保障行人安全;同時移除路側障礙物,有效擴大視距範圍,提升駕駛視線清晰度;此外,依據車流量調查,規劃增設左轉 專用車道,分流車流,降低交織衝突風險;配合新設轉彎導引線,協助車輛維持正確轉彎軌跡,並於學校或事故多發區域設置視覺化減速標線,透過整合性的改善措施,提升路口的交通秩序與流暢度,從根本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保障用路人生命財產安全。
在實務執行上,儘管中央政策方向明確、技術準則健全,實地推動時仍面臨多項挑戰,尤以民眾溝通與地方協調最具關鍵。
以彰化市中興路與大埔路交叉口為例,該處因交通流量大、轉向行為複雜。
在研擬改善方案時,涉及車道配置調整、人行道增設與路側空間再分配,不免觸及部分店家出入口、臨時停車空間與鄰里動線,引發民眾高度關注。像是我們原本規劃在路側劃設標線型人行道與機車停車區,過程中有附近水果行反映,他們每天都有貨車需要卸貨,若劃設標線 型人行道,將會影響營業動線。
為了妥善處理店家的需求,我們亦多次到現場與店家溝通,詳細說明人行道設置的目的與規劃原則,也傾聽業者的作業習慣與使用需求。
最後,在雙方充分溝通與理解的基礎上,店家也展現高度配合意願,主動將門前空間做彈性使用平常開放讓民眾停放機車,有卸貨需求時則可暫作業區使用。
我們則因應需求,在人行道內側預留一段空間:合合店家空間供其進 行貨物上下作業,並從外側開始劃設標線型人行道,在不影響行人安全的前提下, 保留了店家日常營運的彈性空間,也同時提供民眾前往購物時的臨時停車需求。這樣的做法也說明,只要在前期多一些溝通與理解,透過設計上的彈性調整,就 有機會在人本交通的推動過程中,兼顧在地的實際需求,讓政策與民眾生活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為妥善接納地方聲音與爭取民眾支持,本府主動召開地方說明會,面對面與居民溝通工程內容與設計理念,亦同步設立專線,收 受民眾電話意見,並由承辦人員現地會勘、檢討設計細節,確保改善方案與地方需求間取得平衡。
此外,部分民眾也有反映施工期間恐造成交通不便,對此本府 採夜間施工機制,避開尖峰時段與重要通勤時段,以最大程度降低對用路人的衝 擊與不便。 整體來說,針對交通部所公布的易肇事路口清單,目前本縣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11處路口的改善作業。至於剩餘的9處易肇事路口,分布於彰化市、員林市、田中鎮及伸港鄉,也已於113年12月獲中央核定納入「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易肇事路口善計畫」,預計在今年度,全數路口將可完成改善,達成全面提升本縣路口交通安全的目標。
針對這9處路口的改善,目前本府已完成設計規劃,並已於今年6月將相關設計資料提送中央進行審查:待中央設計審查程序通過後,將立即啟動工程招標程序,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綜上所述,易肇事路口改善工程的推動不僅是交通工程技術的應用,更是「社會溝通」與「風險管理」的實踐。本府將持續與地方對話:改善以統性治理手段,全面強化本縣交通安全。
易肇事路口改善──哪些區域優先?
優先順序:以「事故頻率高」+「影響人群多(學童、高齡者)」+「流量與路網功能重要性」三項標準排定優先改善路口。第一階段已將11處列為短期優先改善,分布在彰化市、員林市、和美、鹿港、社頭等人口與交通集中地;其餘9處則納入接續年度執行計畫並已完成設計與送審程序。這樣做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降低死亡與重傷風險,並確保學校上下學路線與長者生活圈優先獲得保護。
民眾安心:中央已在113年補助大量路口改善(全國數百處),內政部與交通部會同步視導與考評,地方執行會定期公開進度與成果,避免「工程做了看不見成效」的疑慮。這代表民眾不只是被告知,還能查到工程完成數據與改善指標。
新亮點:
行人庇護島(增加等待安全空間)——讓過街分兩段、長者與小孩不用一次橫越全車道。中央補助已在多處增設。
內政部
擴大安全停等區(機車/行人分流)——機車位與行人等待區分離,減少機車穿越行人穿越線的衝突。
中華民國交通安全委員會
視覺化減速設計(路面圖形、色帶、夜間反光)——在學校巷口與事故熱點以視覺裝置提醒駕駛減速,夜間照明強化提高辨識度。traffic.chcg.gov.tw
左轉專用車道與安心左轉號誌——在轉向衝突多的路口增設左轉車道或改良號誌時序,降低轉彎側撞。可實測車流順暢與事故下降。
中華民國交通安全委員會
移動式或永久性路側卸貨彈性停靠設計——與店家協調,保留短時間卸貨空間以兼顧營業需求,避免影響人行安全。你在前例中可舉水果行做為正面案例(說明縣府如何協調、預留卸貨帶)。(此為地方實務操作示例)
智慧監測與夜間施工時段安排——採用現場監測、彈性施工時段(夜間或非尖峰)與即時公告,減少施工對通勤造成的影響。traffic.chcg.gov.tw
「彰化縣政府的每一個標線、每一段人行道、每一盞路口照明,都是為了讓孩子的上下學路更安心,讓長者出門買菜不用擔心回不了家。工程會先在最危險的地方下手,並且在設計前聽取在地聲音,保障既有營業與生活動線。民眾若看到臨時不便,請相信這是為了長遠的安全投資——縣府也會盡量在夜間施工並提供替代通行指引,降低影響。」
改善後的成效如何量化?
以事故發生率、重傷/死亡數、行人過街等待時間、通行速率等指標檢視,並以每半年或年度向縣民公開。中央也會列入考評。
如何通報路況或施工影響?
交通處官網與專線、地方服務平台均可受理,並安排承辦人員現地會勘。
會不會造成停車位或店家生意受損?
設計前會進行在地協調,保留卸貨空間或彈性使用時段,設計會兼顧營運需求與人行安全。
「道路安全不是某個單位的工作,而是政府、學校、商家與市民一起完成的事。看到改善工程時,請多給予理解與回饋;發現路口有危險或施工影響,請主動通報,讓縣府能即時調整。讓我們一起把『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變成每位鄉親每天都能感受的安全生活圈。」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