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光的詩學.城市的溫度》—用光點亮城市的靈魂,照見生活的美好—

Written by on 2025-10-28

特別來賓:一隱照明設計顧問朱文英主持設計師

聊聊燈光設計怎麼讓城市更美、更有故事,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要聊一個每天都與我們相伴,卻常常被忽略的主角——「光」。
不管是在城市街頭的燈影之間,還是家裡餐桌上那盞柔和的光,
它不只是照亮黑夜,更是一種氛圍、一種情感、一種生活品味的展現。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一隱照明設計顧問」主持設計師 朱文英 女士!她是畢業於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建築照明設計專業的國際級設計師,曾參與紐約911「禮讚之光」與哈佛大學法學院照明規劃等指標性作品。
她常說:「光,不只是理性的設計,更是感性的觸動。」
那麼,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光影世界,感受光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城市的溫度。

1、照明設計在城市裡最常應用在哪些地方?

城市中的光,最常出現在:
公共建築(如市政中心、文化館)
橋樑與河岸景觀(像台北大稻埕碼頭的燈光藝術、愛河沿岸的柔光步道)
公園與夜間步道(南投草屯親水公園、台中中央公園的安全導光設計)
美術館與展演空間(光線控制用以突顯作品層次)
社區街區照明(智慧燈桿結合監視、安全提示與Wi-Fi功能)
這些地方的光,不只是為了「亮」,
更是城市在夜裡「說故事」的語言。
例如:台中柳川整治後的「水岸燈光設計」,利用柔光洗牆照明與水面反射,不僅讓行人夜間更安心,也讓城市多了一份詩意

2、除了公共空間,居家生活怎麼運用照明設計?

在家中,燈光其實是一種「情緒管理師」。
睡眠區:使用暖白光,有助放鬆、調節生理時鐘。
餐桌區:可用低色溫吊燈,營造溫馨氣氛。
書房或工作區:用中性白光提升專注度。
像朱設計師提到的,「別只買漂亮的燈,要懂得怎麼打光」。
設計重點在於角度、亮暗層次與色溫的關係。
許多現代家庭也導入「情境調光系統」,讓家裡能在「晚餐模式」「閱讀模式」「放鬆模式」中自由切換。

3、如何在照明設計中兼顧「功能性」與「美感」?

這是照明設計最迷人的挑戰。
功能性在於照亮安全路徑、確保視覺舒適;
美感則透過光影層次與色彩溫差,讓空間更有情感。
例如:高雄「亞洲新灣區」夜間的海港照明,設計時就兼顧船舶安全與城市夜景美觀,利用暖白與藍白的交錯,創造「靜中帶亮」的視覺節奏。
「設計的光」不是強光,而是「懂得收與放的光」。

4、民眾最常問:「光」真的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嗎?

當然會!
黃光=放鬆、溫暖;白光=專注、提神。
這不只是感覺,而是心理與生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研究顯示:柔光能促進血清素分泌、讓人情緒穩定;過亮或過冷的燈光,反而可能造成壓力與焦慮。
所以好的照明,不只是點亮房間,更能「照亮心情」。

5、那在營造「燈光氛圍」上,有什麼簡單技巧能讓家裡變更有感覺?

三個小撇步:
1.層次感:主燈+輔助燈+間接光源,讓空間更立體。
2.色溫搭配:客廳暖白、書房中性白、廚房冷白。
3.情境調光:透過智慧控制,調節亮度與色溫,創造多變氛圍。
小案例:有住戶將客廳牆邊加上「洗牆燈帶」,
讓原本平淡的空間多出陰影層次,一打開就像精品飯店。

6、針對「公共照明」,目前有哪些改善方向能讓用路人更有感受?

現在的城市照明,已經從「照亮道路」升級為「照顧人心」。
改善方向包含:人行道導光系統:減少光害又不刺眼,例如新北板橋府中商圈導光磚。
行人友善柔光燈具:降低燈桿高度,讓照明更貼近行走視角。
橋梁安全照明:像台南安平運河橋,以間接光設計取代強光投射,美觀又安全。
智慧感測路燈:人車經過才自動亮起,節能又有互動感。
這些設計不僅減少能耗,也讓夜間活動更安心,是城市「安全」、「美學」與「永續」三者的平衡。

溫馨提醒:
夜裡走在城市中,那一盞盞燈光,其實正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安全與心情。
試著觀察生活裡的光,從街角的微光,到家中的暖光,每一道光,都能成為我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非常感謝一隱照明設計顧問主持設計師 朱文英 的精彩分享。
她用光,重新定義了我們對「美」的想像——
原來,好的照明,不只是亮,而是讓人感覺被照顧。
希望大家今天能帶回一份新的眼光,在生活中,學會「用光說故事」,讓每個角落都閃耀溫度。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