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港局】馬祖極東的燈塔—東引島燈塔

Written by on 2022-08-04

▍yoyo即時報報
東引島燈塔(東湧燈塔)是離台灣本島最遠最北、馬祖極東的燈塔喔!

特別來賓:
交通部航港局東引島燈塔 楊雅量主任

很榮幸請到交通部航港局東引島燈塔主任楊雅量為我們聽眾介紹東引島燈塔

東湧燈塔(又稱為東引島燈塔)位於世尾山山腰上-全馬祖列島的極東之地,亦有著北疆燈塔之稱,純白色的磚造塔身,高 14 公尺,洋溢著 18 世紀歐洲式建築風格,聳立於懸崖峭壁上。東湧燈塔的興建,起源於光緒 27 年(約 1901 年),長 450 英尺的輪船「蘇布輪號」行經東湧附近,因觸礁沉沒,雖乘客及貨品都安然無恙,但船公司損失慘重,又由於三都澳開埠後,進出口貿易額倍增,終於促成東湧燈塔的興建。1988 年文建會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並於 2016 年升格為國定古蹟,是台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

早期,燈塔位於管制區,守燈員需攜家帶眷住進燈塔裡,為了供應工作人員的食物,還設立了雞舍、猪舍等,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塔外的人對塔內的守燈員,可是羨慕不已,因此稱此地為「東引別墅」。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燈塔面向東海,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外形,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遊客順著低矮的白色水泥護欄蜿蜒而上,就能找到這座燈塔。

請問東引島地名的由來?

東引原名「東湧」,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湧島」。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輪船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於民國 45 年時因戰地任務,東湧島改名為東引島。

東引鄉全島是由獨特的閃長岩所構成,是認識火成岩中岩石及礦物很好的觀察場所,海岸四周岩石節理發達,形成一線天、海蝕溝及海蝕顯礁等特殊地形景觀。東引鄉由東、西引兩島組成,位處台灣基隆西北方約 100 海里,距閩江口 61 浬,東、西兩島已築堤相連。東引島面積 3.22 平方公里、西引島 1.13 平方公里,含附屬無人島礁在內,總計全鄉面積 4.4平方公里。

1904 年,清朝就在島上興建完成東引島燈塔,至今,東引島仍鎮守馬祖列島北疆,對台灣國防而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目前東引島燈塔有開放參觀嗎?如何前往呢?

  1. 搭飛機至南竿機場下-南竿福澳港搭船至東引中柱港。
  2. 基隆港搭船至東引中柱港。
    東引島對外開放參觀,開放時間為:
    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夏令時間 4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冬令時間 11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
    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東引島燈塔是台閩最北的古蹟

東引島燈塔位於東引島東北方世尾山突出的山頭上,由於歐風建築風格,造形典雅,被當地居民譽為「東引別墅 」。1988 經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是我國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也是東引最具潛力及觀賞價值的觀光勝地。

燈塔建於清朝末年中國海關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西式燈塔草創 30 年後累積豐富經驗的成果。燈塔於光緒 28 年開始興建,落成於光緒 30年,曾歷經民國 2 、35、44、55 年之數次整修。塔高 14.2 公尺,中空圓筒型,塔身向上逐漸縮減,塔頂是個半圓型穹隆構造,頂上安裝風標和避雷針。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

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燈塔,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燈塔後方的附屬房舍,為英國工程師設計的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全部建築位在陡峭山巖上,外觀古典優雅,建築物間,全由曲折而上的石階相連接,正與馬祖聚落建築特色相吻合。

站在房舍陽台上,極目遠眺,但見海浪在岩石間翻滾、騰越,激起一篷篷浪花,直教人興起遺世獨立、心曠神怡之感。

東引島燈塔景色優美,島上還有秘境景點可以飽覽美景嗎?

  1. 太白天聲
    東引島燈塔入口旁,有一處聳立於巍峨巨石上,寫著「太白天聲」
    的紅底白字牌坊,可以在此遠眺壯闊的汪洋,是東引當地視野極佳
    的觀景台。據說若在霧季前來,朦朧的雨霧將石頭半遮半掩,加上
    風聲、浪潮聲交錯,宛如置身太虛幻境。
    站在「太白天聲」向西南方眺望,還可以看見東引島當地有名的
    「老鼠沙石林」。
  2. 老鼠沙石林
    東引島上有許多變化多端的海蝕地型,像是海蝕溝、海蝕柱等,其
    中又以外型酷似老鼠而得名的「老鼠沙」最負盛名。
    註:在東引島上有三個地點可以眺望「老鼠沙石林」:「東湧燈
    塔」、「安東坑道」、「燕秀潮音」
  3. 烈女義坑
    「烈女義坑」的地形險峻,山牆題字:「義膽千雲天,忠烈傳千
    古」。山牆中央有條步道,往下伸入海灣,就是「烈女義坑」。沿
    著欄杆步道至觀景台,遠眺近乎垂直的天然海蝕崖,氣勢懾人。
  4. 烈女義坑的民間傳說
    相傳清末年間,閩海一帶島嶼時有海盜。一日,海盜劫掠東引,島
    上一漁民遭海盜殺害,漁民之妻逃至此一海蝕崖,後無退路,海盜
    欲強擄奸淫,漁民之妻頑抗不從,縱身躍下投崖殉節,後人感念其
    貞烈,因此取名為「烈女義坑」。
  5. 燕秀潮音
    「燕秀潮音」,位在東引島的南側海岸,為一天然的濱海「風洞」,
    四面絕壁沒有開口,而是藉著谷底裂縫與大海相通,每日潮汐引發
    潮水灌進谷底,衝撞牆面引發聲響,故名「潮音」;而「燕秀」乃
    是當地方言「燕巢」之意。
    站在環谷步道的制高點觀景台,可以欣賞四周的海崖、海灣、海岬
    及海蝕洞等多種不同景觀,包括「老鼠沙石林」、「浣熊石」、「朝山龜石」,以及目前仍未開放的「北海坑道」,壯闊海景,只能用美不勝收來形容。
  6. 烈女石
    烈女義坑的西邊,公路叉路口旁一塊巨石,題字「烈女石」。相傳因一女子坐望夫歸而得名,這也是東引獨特的巨石景觀之一。
  7. 一線天
    「一線天」,位在東引島東側天王澳的左側岬角,為一處聳峭的海蝕溝地形,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上窄下寬,上接天、下通海,每當潮水灌入,底部海浪拍擊石塊,如萬馬奔騰之音,壯闊迴繞於岩壁間。
    進入「一線天」後,沿路會先看到許多的標語;一旁高聳岩壁上題有「天縫聆濤」四個大字,絕妙說出這個景點的特色。
    在兩座山崖之中築有坑道,並建有一座水泥橋相連,橋面距海面僅數十米,卻有百米以上之氣勢。
  8. 國之北彊
    很多人知道中華民國國境最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但可能不知道國境最北,就在馬祖東引。
    往清水澳管制哨西北方向順著道路前行,爬過山頭直走到底,就是中華民國的國之北疆,但其實真正的台灣最北端極點可是位在羅漢坪岬角外海中的小礁石喔!這座礁石又稱為「北固礁」,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 600 公尺處,目前礁島上杳無人煙,會隨著潮水的漲退,時而隱没或出現。
    為紀念國之北疆在此,以及讓遊客一睹風采,馬管處在后澳岬角建置觀景台(座標位置 N26°22’58.8″ E120°28’34.0″),並立起一塊石牌,寫有「國之北疆」的字樣,提供遊客拍照留念,即便沒有看到北固礁,也還是可以證明自己來過「國境之北」。
  9. 安東坑道
    「安東坑道」,為一條鑿穿東引二重山的巨大戰備坑道,坑道總長約 641 米,建於西元 1971 年興建,並於 2004 年對外開放參觀。
    從坑道口往下,要先經過 450 台階、長 260 米的陡坡。坑道內部全長約 300 米,長廊沿途共有八個孔道,每條都通往海邊。
  10. 忠誠門
    「忠誠門」,位在中清路和中正路的路口,東引島南澳濱海的入口處。在中柱港未完成前,「忠誠門」一直是東引島的門戶,也是以前東引進出的必經之處。城樓兩側,題有「崇法務實、勤勞儉樸」八個紅底白字的大字;城牆頂上,是名為「阿榮」的持槍阿兵哥雕像,非常具有過往的戰地氛圍。
  11. 海現龍闕
    在東引北面的東側海濱、加油站旁的小徑下方,因位處迎風面,加上長年狂風夾帶巨浪沖擊,將此處的花崗岩地質沖刷成各種海蝕地形,短短數公里海岸線可見各式海蝕門、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洞。而「海現龍闕」,是一條寬度逾丈的缺縫,以及一道造型奇特的海蝕門地形。據說在冬天時,此處巨浪滔天,岩石在浪濤中若隱若現,有如蛟龍翻騰嬉戲一般,因而得名「海現龍闕」。
  12. 后澳、羅漢坪
    西引「后澳」的海蝕地形相當豐富,有海蝕洞、海蝕門與海蝕柱等,是觀賞海蝕地形的最佳去處之一。
  13. 「羅漢坪」位在西引島的西北角,這裡兼具平坦礁石、海蝕溝及海蝕柱地形,從海上向礁石群遠眺,能欣賞到林立的海蝕柱,外觀有如「十八羅漢」排列。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