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航通大小事~跟著Yoyo認識-空域「推動機場建設迎向疫後復甦」(空運復甦情形、重大機場建設、其他營運改善建設、智慧機場、環保永續航空運輸)

Written by on 2023-09-08

特別來賓:交通部 民用航空局場站組張自立專門委員

疫情影響我國各行各業三年多,近期已迎來復甦曙光,請問我國國際客運量目前恢復到甚麼水準?政府端出哪些好康措施吸引航空公司飛航臺灣,加速疫後復甦?

百年大疫重創全球航空產業,國際旅運市場低迷了3年,我國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在110年僅有102萬人次,為疫前108年的2%不到,民航局推出航空紓困措施挺住業者,因此疫情一趨緩,業者就能立即提供服務能量給國際旅客服務。

自去(111)年10月13日檢疫措施鬆綁,並自12月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數限制後,旅客人數即逐步攀升,以今(112)年1-6月為例,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已達1,737萬人次,超過疫情3年的總量,成長相當快速,已恢復疫情前6成水準。民航局推估,今年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可望恢復至2019年運量的40%-60%,明年恢復至2019年運量的65%-80%,至2025年即可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近年政府採取以下措施以因應航空與旅遊回溫,並加速疫後復甦:

擴大我國觀光產業吸引力:邊境開放後為進一步加速我國觀光及航空產業疫後復甦,觀光局推出了境外獎勵旅遊團獎助、境外學生來臺教育旅行補助、境外包機獎助、過境半日遊等措施,以吸引國際旅客來臺旅遊或轉機;此外觀察近期地方政府(如臺南市、臺中市、花蓮市等)或科技製造業亦積極結合旅遊觀光或產業活動需求,紛紛推動包機飛航。

提升空運服務水準:民航局持續督促國籍航空公司儘速補足人力缺口、提升準點率,讓民眾在疫後恢復正常生活時,也能持續享有高品質旅運服務。

積極拓展國際航權:目前我國已與57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雙邊通航協定,已建立直達航網計有28個國家地區、客運航線55條、貨運航線102條,合計157條航線,可連接全球69個城市。未來將視疫情影響情形及國籍航空公司需求,採策略性拓展航權,持續提升航空公司營運空間及彈性。

吸引航空公司飛航我國機場:民航局未來持續實施機場優惠費率,以吸引航空公司飛航臺灣,如高雄、臺中花蓮、臺東、金門、馬公、臺南及嘉義等機場,均有針對航空公司新闢之國際航線或所增加班次,採優惠或免收國際航線降落費。

提升我國機場設施能量:長期上加速推動我國各處機場建設,以因應後疫情時代迅速增加的旅運需求。

剛提到民航局會持續推動機場建設,來因應航空產業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其中我國最重要的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未來的重大建設規劃情形?

桃園國際機場定位為我國國家樞紐機場,為發展該機場成為東亞樞紐機場,並配合桃園航空城發展及因應未來客貨運量需求,其未來重點建設包括以下項目:

第三航站區:

規劃建置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及華航園區之間,基地面積約64萬平方公尺,主要開發內容包括第三航廈、多功能大樓及登機廊廳等。

第三航廈完工後總樓地板面積約為 58萬平方公公尺;空側容量2,000萬人次/年,總旅客作業容量為4,500萬人次/年。第三航廈主體土建、機電工程已分別於110年6月、10月開工,並以113年完成北登機廊廳、114年完成主體航廈,115年完成南登機廊廳為目標

C. 多功能大樓將串連第二航廈,形成Mega-Terminal概念,並以智慧(Smart)、綠色(Green)及文化(Culture)為設計主軸、結合節能減碳綠建築設施,以高效能作業提供旅客優質服務與交通功能外,更致力發展成為永續經營的智慧機場,集觀光、購物、人文、藝術為一體之綜合性設施,打造全新的旅行經驗。

(2) 第三跑道:規劃於機場北側新建4,000公尺之第三跑道,其綜合規劃作業已於111年底完成,賡續辦理第一階段工程施工及第二階段工程細部設計作業,並於 113年10月取得全部用地後全面展開施工作業,預計119年9月底前完工。

(3) 新貨運站區:新貨運站區設施將包含貨運站、航郵中心、後勤備援以及行政辦公區等,用地面積約33公頃,貨機停機位不少於42座,以滿足長期設施需求。

2. 預期以上重大建設將使桃園國際機場年旅客容量自原3,700萬人次提升至8,200萬人次,尖峰小時起降架次自每小時50架次提升至80~90架次。

請問我國其他國際機場未來是否也有相關重要建設與規劃?

除了發展桃園國際機場成為東亞樞紐機場外,民航局亦同步發展松山、臺中及高雄等區域門戶機場,重要建設規劃包括:

1. 松山機場:

(1) 辦理「松山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擬定以「首都國際商務機場」、「國內航空運輸服務樞紐」等發展定位,該計畫已於112年7月陳報行政院審查。

(2) 近期建設包括於今(112)年7月完成國內線航廈結構補強及內部裝修美化工程,並持續辦理停機坪及滑行道等相關道面整建工程,另為提升航廈耐震強度及調整營運空間,刻正推動國際航廈耐震補強裝修及設施更新工程,預計121年完成。

2. 臺中機場:

(1) 辦理「臺中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已擬定「中部地區國際航線門戶機場」、「國內樞紐機場」、「低成本航空發展基地」及「航空關聯產業發展核心」等發展定位,該計畫已於112年5月陳報行政院審查。

(2) 近期建設包括新建聯絡滑行道及停機坪滑行道工程,已於111年10月開工,預計114年1月完工;另既有航廈整建工程於112年7月完工,機場年容量將增加至369萬人次,且為後疫情時代運量復甦預作準備,已啟動「臺中機場第三航廈新建工程綜合規劃」,規劃於既有航站北側新建第三航廈,將考量基地限制條件、營運需求及未來發展彈性等因素,評估最適之建設規模,未來仍將滾動檢討運量需求及空陸側設施供給,朝中部區域性門戶機場之目標發展。

3. 高雄機場:

(1) 辦理「高雄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已擬定「南部地區國際航線門戶機場」、「國內航線樞紐機場」、「新南向政策」及「低成本航空發展基地」等發展定位,該計畫已於112年4月奉行政院核定。

(2) 近期建設包括積極辦理機場北側新建圍牆、排水及周邊設施工程、國際線空橋汰換及滑行道系統改善等工程,將先後於114年至115年完工;另為進一步提升機場服務效能,將分2期辦理高雄機場新航廈工程,整體計畫經費約880億元,完成後新航廈年容量可提升至1,650萬人次;第1期建設於111年9月完成基本設計及委託專案管理服務招標,預計於114年展開主體航廈(東半側)工程施工,121年完工,並規劃賡續推動第2期建設,興建主體航廈(西半側),預計129年完工。

疫情期間國人少出國,國內旅遊蔚為風潮,民航局近年對於國內其他機場還有哪些建設?

1. 全臺各地有17處提供民航服務的機場,為了在不影響營運的前提下提升機場服務品質,這些既有機場的整建與改善工作,幾乎都是「穿著衣服改衣服」,而過去三年相關計畫普遍面臨著疫情與缺工的嚴苛考驗,在工程團隊持續不懈的努力下,相關計畫都陸續完成。

2. 除了前述對於國際機場的建設計畫,尚有以下國內機場建設:

(1) 臺東機場:臺東機場停機坪與滑行道整建花費共8.12億元,工程內容包括強化停機坪道面、增設垂直滑行道等,預計於今(112)年8月完成,將有效提升空側道面服務水準,供B-738、A-321等機型起降營運。

(2) 嘉義機場:民航局初步規劃將投入3.42億元,於原停車場處新建新航廈後,再將舊有航站拆除。

(3) 北竿機場:

A. 跑道延伸及新航站區擴建:民航局規劃將北竿機場跑道往南延長至1,500公尺,並增設助導航設施及跑道端安全區,提升為3C類精確儀降跑道,提供ATR-72航機全載重起飛外,亦提升航班可靠度及服務品質;另規劃興建新航站區滿足旅運需求,該計畫前於111年5月經行政院秘書長原則支持,後經環保署於112年7月審查通過環評,將賡續修訂建設計畫陳報行政院核定。

B. 停車場改善:北竿機場預於明(113)年4月初完成停車場改善主體工程,使該機場整體停車空間及服務水準將有所提升。

(4) 南竿機場:於112年5月完成整建既有航廈、新建第二航廈、更新汰換空調與機電設施等,航廈年容量可由41萬人次提升至57萬人次,同時進行跑道地帶設置工程材料攔阻系統細部設計作業,將提升飛航安全及服務品質。

(5) 蘭嶼機場:為強化離島空運服務,蘭嶼機場進行跑道整建工程,已於111年9月完成南、北工區整建,預計113年2月完工。

(6) 機場航廈整體改造計畫:為打造離島當地門戶印象並滿足旅運需求,刻正辦理蘭嶼、綠島、七美及望安等離島機場外觀風貌改造計畫,結合在地人文風貌,以當地特色設計出機場美學,落實交通部「設計美學導入公共建設」之理念,該計畫預訂於112年12月完成工程發包,預計115年完工,完工後可提升航廈服務水準、機場整體景觀及門戶意象。

除了機場建設,飛航安全更是至關重要,其中松山機場為我國首都機場,位於人口稠密區,機場旁的松山終端航管雷達近年在做汰換工程,能否介紹一下該工程及該設備是如何從硬體面提升飛航安全?

1. 臺北飛航情報區位於東亞樞紐位置,航行量隨著全球航空運輸業發展而逐漸攀升,而雷達是攸關航機動態監視及空中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助航設施,就像是管制員的眼睛,用以偵測航機方位、距離、高度等資訊,提供管制員精準掌握航機動態,確保飛航安全。

2. 為完善臺北飛航情報區空域雷達監視涵蓋範圍,局航局飛航服務總臺於全臺建置有11座雷達,包含9座終端雷達及2座長程雷達,而松山雷達為國內9座終端雷達之一,提供松山機場精準之航機監視服務。

3. 松山航管雷達係於89年7月20日正式啟用,而後使用逾22年,為使雷達裝備能持續妥善運作,確保監視技術與國際接軌,總臺辦理汰換工程,全面換裝初級雷達及次級雷達,經費為2億2千萬元,以提供更精準的航機監視服務。

4. 新一代終端雷達轉速約5秒1轉,分為初級雷達與次級雷達。初級雷達發射電磁波,傳送到航機後反射,利用往返時間與雷達旋轉角度,來偵測該航機距離與方位資訊,偵測涵蓋範圍達半徑80浬,最大偵測容量可達900架次;次級雷達以主動詢問方式,透過航機機載設備,利用一問一答往返時間與雷達旋轉角度,來偵測該航機代碼、高度、距離及方位等資訊。本次新增具Mode S功能,提升雷達詢問效率及航機定位精確度,偵測涵蓋範圍與長程雷達相近可達半徑250浬,最大偵測容量可達1,200架次。

5. 另外,新一代雷達更具備強化處理惡劣天候產生之雜波、無線基地臺干擾與繁忙空域雷達軌跡偵測等能力,讓飛航安全更有保障。

6. 松山新一代雷達正式啟用後,為飛經我國北部空域及松山機場起降之航機,提供更精確之雷達管制服務,提升安全水準與飛航服務品質。

請在介紹民航局在軟、硬體面有還有哪些措施提升飛航安全呢?

為維護大眾搭乘航空器的安全,交通部及民航局持續在三個領域推動監理作為確保飛航安全:

1. 精進航空安全監理作為:依據國際民航組織全球航空安全計畫訂定「國家航空安全計畫」,規劃我國國家安全監理及營運安全之強化措施與行動方案,並督導業者落實安全管理系統;針對國籍民用航空運輸業、普通航空業、維修廠、製造廠與航空人員訓練機構等實施檢查,確保各類作業皆能符合法規及程序之要求,保障飛航安全。

2. 優化飛航服務設備:確保臺北飛航情報區飛航服務水準,111年陸續啟用高雄、恆春、金門、臺東、北竿等5地區之定位臺/測距儀/歸航臺設備;111年7月13日完成飛航管理系統期中升級作業轉移;以及前述松山雷達汰換工程:完成汰換松山、澎湖及高雄等機場助航燈光設施、新增金門機場06跑道第2迴路進場燈光系統;完成七美及望安機場之自動氣象觀測系統(AWOS)汰換;完成桃園、高雄、七美、望安及綠島機場及大屯山、北部飛航服務園區等陣地之航管無線電通訊設備汰換,以及高雄機場至壽山通信機房微波系統。

3. 精進航空保安:參酌國際民航公約第17號附約最新版修正法規與計畫,包含:「民用航空保安管理辦法」、「國家民用航空保安計畫」、「國家民用航空保安訓練計畫」、「國家民用航空保安品質管制計畫」等,持續接軌國際;督導航空站、飛航服務總臺及航警局滾動檢討相關應變計畫及程序並辦理演練,提升反恐應變能力;依據「國家民用航空保安品質管制計畫」落實查核,並將網路保安納入經營定期運輸業務之國籍民用航空運輸業及飛航國際航線主要機場(桃園、松山、高雄、臺中)之檢查項目;配合國際民航組織貨物保安政策,實施空運貨物全面安檢,強化我國航空貨物保安。

4. 落實遙控無人機安全管理及防治:遙控無人機安全管理注重於安全宣導與良好的資訊提供,故民航局自111年起每半年與各縣市政府辦理遙控無人機業務座談,針對無人機監理現況、趨勢及違規取締等進行交流,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建構更為緊密的遙控無人機飛航安全網;為避免遙控無人機不當操作影響機場航班起降,各機場已與軍、警、地方政府或相關單位建立區域聯防機制,於機場四周發現遙控無人機時相互通報聯繫及至現場查處,並協同航空警察局執行違法取締作業。

5. 精進氣象預報精準度:民航局與中央氣象局依合作辦理數值預報系統作業維運、資料供應與發展等業務,運用該局高速電腦及資訊、科技、衛星及預報中心等完整科研能力,分析機場及航路上影響飛航的氣象要素,並同時發展航空氣象應用產品、資料供應服務、技術協助及作業環境,優化數值預報產品準確度,以確保飛航作業安全、有序及效益。

除了剛剛提到的機場建設與飛安很重要外,航空運輸環節中與營運效率和便捷有關的就屬智慧機場議題了,能否介紹其概念及我國推動的情形?

1. 智慧機場概念:近年來隨著機場建設規模、旅運量、起降架次等大幅提高,機場經營管理型態隨之轉變,機場發展經歷電子化、資訊化、數位化等發展階段,逐漸向智慧化機場發展。將透過資訊與服務無縫整合,以滿足航空公司、航空站經營人、駐站單位等機場利害關係者及旅客多元化需求。所謂智慧機場並不是將機場完全數位化,而是充分利用創新和技術的能力,形成機場的競爭優勢。

2. 智慧機場重點應用:

(1) 經營管理:設施維護、安全管理、智能監控、空間管理系統、空側管理、清潔管理、機場營運資料庫、機場協調整合決策(A-CDM)等。

(2) 旅客服務:智慧停車、自助報到、託運、尋人系統、自動查驗通關系統、智慧接機等。

3. 智慧機場效益:

(1) 提升營運效率及運作能量,強化應變能力及韌性。

(2) 改善旅客體驗,達成客製化、個人化、無縫式運輸目標。

(3) 減少機場營運支出及資本支出。

(4) 拓展機場多角化經營,提升機場營收及非航空收入。

4. 我國智慧機場推動情形:

(1) 桃園國際機場:導入5G、AI辨識、智慧載具等資通訊技術進行概念性驗證,於111年7月啟動5G智慧旅運空間服務實證計畫,在航廈區域提供巡檢、清消、接駁等服務,8月起進行航廈間自駕接駁實驗計畫測試,提供可安全變換車道、禮讓及準確停靠服務,另持續推動管制區內無軌自駕捷運(ART)系統及建立數位整合平臺等智慧化措施。

(2) 松山機場:107年擇定松山機場為智慧機場示範場域,推動各項智慧化措施,包括將於今年12月完成松山機場One ID人臉辨識整合系統升級版,逐步達成機場智慧化目標,預計於115年前陸續完成智慧尋人、物聯網應用等,並以建置機場營運資料庫(AODB)為目標。

(3) 臺中及高雄:短期(5年內)著手規劃建置智慧停車場、指標系統輔助辨識、自助報到等智慧化設施,透過數位化監控及整合流程,進行最佳化處理及模擬預測。中長期(5年以後),配合臺中機場第三航廈、高雄機場新航廈第1期及第2期建設過程,持續導入智慧化概念。

(4) 其他機場:持續導入智慧化思維與概念,於每年編列施政先期計畫時,適時檢討將相關旅客服務自助化、經營管理系統化等概念納入規劃。

近年氣候變遷議題也相當受到重視,請問我國對於推動綠色航空運輸有哪些規劃?

1. 航空業要符合綠色運輸的國際趨勢,最重要的面向包括以下4個方面:

(1) 發展及使用新型節能航空器:航空業可以投資研發更環保的技術和系統,例如電動飛機、混合動力飛機和氫燃料電池飛機等。這些新技術有潛力減少或消除碳排放,從而實現更綠色的運輸方式。

(2) 精進航空導引及管制系統:改善航空交通管理系統可以減少飛行時間和飛行距離,針對航班計畫和航空交通管制進行優化,從而減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以提高效率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3) 使用可持續性航空燃料:降低碳排放是實現綠色運輸的關鍵。航空業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減少碳排放,例如使用先進的燃料技術如生物燃料或合成燃料。

(4) 推動綠色機場基礎建設:支持及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陽能、橋氣橋電。

2. 國際部分:遵循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規範,持續推動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民航局目前已建立監測、申報及查證制度、碳排放報告書及查證報告書相關文件的核准制度;更依ICAO規範,刻正修訂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及普通航空業管理規則,將產業減碳工作法制化,目前我國所具備資格的國籍航空公司,都已經符合CORSIA的要求。

3. 國內部分:

(1) 於公共運輸場站周邊地區之停車場域設置電動運具充(換)電設施,提供友善電動車之使用環境。

(2) 為達綠色機場及2050淨零轉型,推動航空站地面作業淨零排放,鼓勵地勤業/空廚業者裝備車輛電動化。

(3) 於110年函頒「航空站溫室氣體減量藍圖」,從減少能源使用及低碳能源轉型等方向規劃5項減量策略,包含溫室氣體盤查/查驗、節能措施、公務車輛電動化、再生能源發展、能源管理系統等。

YOYO Live Show(歡迎訂閱/重聽)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