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天工開樂》科學宅男的音樂感想

Written by on 2023-12-08

撰文/陳育霖

臺灣國樂團的特別企劃由來自臺灣、香港、新加坡的中生代知名作曲家,包括王乙聿、伍卓賢、王辰威等人攜手打造。企劃參考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觀念,「天有五氣、地有五行」,認為金、木、水、火、土由相應的氣而生成,並進一步解釋五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音樂會標題由此稱為《天工開樂》。這次特別的企劃中,臺灣國樂團將呈現更為多元的演出內容,並由享譽國際的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指揮,實現五行與國樂的巧妙融合。作品完成一段時日,這次是國際首演。

臺灣國樂團的弦樂低音聲部運用臺灣的國樂團少見的革胡及低音革胡,雄渾穩定的音色支撐了整個樂團,音質與運弓發聲的勁道強弱細節都更接近樂團當中民族樂器的技巧與發音特色,讓整個樂團的音色發揮更加一致。與平時國樂團的低音聲部多使用西樂大提琴相當不同。

革胡與大提琴的音域與音色表現相近,弦振動的柔韌程度和共鳴箱結構又更貼近胡琴家族,齊奏呈現大提琴接近男聲的音質體驗,同時透露民族音色的悠揚婉轉。

作曲家在概念上取材自宋應星金、木、水、火、土,運用國樂團樂器及強烈民族個性的音階音形來表現再自然不過,編磬的音色在眾多樂音堆疊之後出現,特別顯得突出,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人讚嘆傳承千年的華夏音樂清晰迴盪在眾人的面前。配器應用管風琴、管鐘、馬林巴琴、鐵琴、響弦小鼓、豎琴、定音鼓及陶笛等西樂慣用樂器,除了擴展音色效果,西樂的和聲、音形、對話樂句也一直刷新聽眾的感官經驗,不斷地出現驚喜,琵琶的表現尤為明顯。

與西樂稍有不同,國樂團原先就有擦弦及撥弦樂器,作曲家專門為整個胡琴聲部編寫了一整段彈撥演奏(Pizzicato)樂段,讓人回想起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在簡易交響曲(Simple Symphony)當中第二樂章的彈撥樂段,音色與表現非常特別,創意十足。

樂曲開頭管風琴的聲音出現,音樂從風中透出擴散到空氣,帶領樂團也和整體國樂團的音響巧妙融合,管風琴從西方教堂的重要精神象徵在樂曲中與國樂器精巧細緻融合在一起,多個樂段無論獨奏或合奏都毫無違合。樂曲進行中,流洩出來的不是中西合璧的離散感,而是如同一個樂器發出一致的音樂表現。模仿大自然的音響和氛圍,有更多令人意外的貼切感,呈現前所未聞的體驗效果。吹管樂音出現,無論高低音想都能夠恰如其分地營造和諧溫婉或引領樂聲浪潮,把聽眾氣氛深刻引入。打擊樂器除了中西樂器技巧到位,各種特殊音效更人入勝。

整首樂曲可以強烈感受到三位華人作曲家對於自身文化、民族音樂的感受和中西樂器的特性都有深刻的理解,作曲家分別來自臺灣、香港、新加坡三地,同為華人卻背景各異,在作曲方面能夠從文化的認識發展出充滿民族風格的樂段,適度運用樂器的自身性格及表現特色,融入西樂的表現手法與令人驚喜連連的和聲與樂句對話。配器方面,樂團合奏的音響及和諧感超乎我對於傳統民族音樂的主觀印象,並且巧妙發揮樂器音色及中西樂器融合來形成嶄新表現手法,樂器擬真音效的運用,開啟宇宙聲音及人類聽覺的無限可能。指揮簡文彬從西樂的角度處理《天工開樂》金、木、水、火、土,很細膩帶領樂團向聽眾表達了國樂的清新與磅礡。

本廣告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贊助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