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台南縣政府如何配合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與中央攜手打造一美好環境?(上集)

Written by on 2019-11-06

問1: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地方政府如何通盤性規劃並了解需求,讓中央與地方攜手打造一美好環境?
除了大方向的整體施政方向、市政會議、年度預定計畫等,臺南市政府多年來定期舉行區里座談會、里長聯繫會報等會議,市府各局處科室與區公所明確分工合作,地方民眾的聲音可以立即被市府聽見,再依專業交由相關單位進一步進行可行性評估、協調及後續施工。
以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為例,因有中央補助經費的協助,可以進行較大範圍且內容較完整的改善計畫,一件工程可能同時含括人行無障礙空間建置,路面改善、排水改善、植栽綠美化、自行車道系統、停車空間規劃、管線整合、共桿式路燈等,細節的部份還涉及透水材料、環保材料、標線抗滑係數等,由市府各單位初步協調討論後向中央進行提案,中央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辦理審查會提供專業建議,再交回地方政府著手進行各相關單位協商及後續執行。
透過這種中央、地方多方合作及完善的審核機制的方式,可以確保錢花在真正需要的的地方,並將效益性最大化,讓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不僅僅只是既有道路養護,而是真正全面提升道路的「品質」。

問2: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提供多元的補助項目,臺南市在提案及後續執行上有什麼構想?
與之前中央對於道路補助的計畫相比,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所能補助的項目豐富了許多,除了基本的路面改善、道路附屬設施更新、人行道建置及植栽綠美化,中央於本計畫更加強推動了有利於身障人士使用的無障礙設計觀念、天空纜線地下化、整合交通號誌及照明設備地共桿式路燈等;以臺南市政府獲核定的案件來說,像鼓勵學校利用圍牆退縮打造安全的通學步道,已有越來越多學校加入提案,甚至能夠將圍牆打除,營造開放式校園融入社區;路面的部分,採用轉爐石材料鋪設,除了達到環保目的之外,更能加強承載力及耐久度,以臺南的經驗在工業區或是重車經常行經的路線往往都能有不錯的成效;臺南市政府近年致力於營造糖鐵自行車道,利用閒置的台糖鐵道打造自行車道的同時保留既有鐵軌,使這段歷史文化能一直被保存下去,並且被大家看見;臺南是一座古都,街道上往往都能看見歷史的痕跡,故也藉由這個計畫改善歷史街區及廟埕廣場,並更進一步將無障礙環境的設計觀念帶入,打造對所有年齡層都更加有善的用路環境。

問3: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如何建構對目前高齡化社會及身障人士等行動不便者都能更加友善人行通行環境?
除了身障人士,目前臺灣高齡化的現象,拐杖、輪椅的使用者亦漸漸增加,他們所需要的人行通行環境,首先要建置「無障礙坡道」:以至少1:10坡度的緩坡設置斜坡道,使行動較為緩慢、不便或是使用輪椅的人也能不費力的上到人行道上;再者是「淨寬足夠」:不用與其他行人爭道,或是經常需要閃避障礙物,可以以自己喜歡的速度在城市中漫步。另外本府近年推動「庇護島」的設計觀念,當行人穿越路幅較寬的道路,常有綠燈秒數不足的情形,往往造成老年人或行動不便者的困擾,也增加馬路的危險性,而利用中央分隔島的空間建置一個可以供行人暫時安全停留等待下次綠燈的空間,可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可以降低行人穿越馬路的心理壓力。
臺南市政府在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所執行有關人行環境的案件,便是將前面所說這幾個重點納入考量去設計,針對每一案地理位置、道路性質、周邊環境等特點,像是與公家單位、學校、公園協調用地,盡可能增加人行道淨寬,與管線單位合作進行箱體遷移及於路幅較寬且中央分隔島空間足夠路段設置庇護島,都有計劃案正在執行,相信在完工後,市民就可以看到改變。

問4:有關校園周遭人行環境及學童上放學之通學步道,從「人本計畫」到目前的「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是否有不錯的成果?
學校周邊的供師生家長安全通行的通學步道一直是臺南市政府從之前「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到目前的「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的重點提案方向之一,例如新南國小、金城國中、安平國小、安平國中、隆田國小等,都能看到很好的成果,隨著這些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學校願意主動提案或是配合市府單位施作,像是官田國中、立人國小、大港國小、山上國小、崑山國小、白河國小、仁愛國小等目前有多所學校的通學步道正在建置中,除了圍牆退縮提供空間,甚至願意將圍牆打除,改以矮牆或是綠籬的方式開放校園,不僅僅提供安全的通學步道,更加融入社區,提高生活品質。
人行道工程與一般道路改善工程相比,需要更多的經費及注意更多後續使用上的細節,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提供中央的補助款,各方專家學者的意見,加上校方積極參與及配合,相信未來的臺南通學環境品質可大幅提升。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