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染「愛」生育成奢望?醫籲:掌握「U=U」非夢想!

Written by on 2021-11-18

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呼籲:「我們希望大家可以用傾聽、理解,還有重視女性的聲音,用愛包容女性的感染者,甚至是她們的家人,讓她們更有勇氣來面對這個疾病,讓社會少一點歧視!」

在各界共同推動愛滋防治的努力下,台灣愛滋新診斷個案數已經連續3年每年下降12-20%,然而,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5年統計顯示,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仍以每年近3%比例增加。截至今(110)年9月共累積2,152位,占總感染數的5.13%,女性感染者的健康狀況,不僅長期遭受忽視,社會與家庭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汙名化標籤,使得女性長期陷入沉重精神壓力、自我懷疑與不公對待。

鄭健禹醫師分享女性愛滋新診斷個案不增反降原因

多數女性對「愛滋」缺乏戒心!難撕沉重標籤、心理壓力大

愛滋過去多著重於特定族群的衛教宣導,間接影響大眾對愛滋感染的印象,使得許多人在日常中忽略自身「性」健康,暴露於高感染風險情況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表示,本次針對女性愛滋感染者的生活調查即發現,近8成(79.2%)女性個案於感染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同時,有超過12%的人因愛滋發病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求診後才被告知確診感染。不僅凸顯一般大眾對於愛滋感染仍存在迷思,也看出多數女性對愛滋缺乏戒心!

鄭健禹醫師進一步分析,對於絕大多數的女性來說,「愛滋」是不曾發生在生命中的事!由於社會對「性」觀念保守,愛滋又與其連結強烈,使得女性感染者經常被貼上「性生活混亂」、「不貞潔」、「不檢點」等負面標籤,甚至被懷疑為性工作者,承受龐大的社會偏見與誤解。從調查中即發現,高達4成(40.3%)的人因感染者身份造成生活上困擾、近2成(19.4%)的人為此至身心科就醫、近3成(27.8%)的人曾因感染者身分就醫被拒或遭歧視對待,甚至16.9%的人因HIV感染的汙名而被人以肢體或語言的暴力對待,一再顯現女性感染者所面臨的艱辛處境與巨大心理壓力。

追求「性」福不焦慮!「U=U」是通往幸福的鑰匙

鄭健禹醫師指出,女性因社會觀念與生理構造背負著生育後代的責任,許多女性於感染愛滋後往往帶著「因愛滋被剝奪了生育權利失去女性價值」或是「大概一輩子都無法成為人母」的想法感到自卑、遺憾。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成(43%)的女性感染者因為感染HIV不願意懷孕生育。同時,女性感染者除了關注自己健康外,也更加擔憂、在意他人的健康受到自己影響,半數以上(65.3%)的人擔心自己把病毒傳染給另一半,在追求性與幸福的路上深感焦慮與負罪感。

但是隨著愛滋病篩檢及治療方式日新月異,以及近年國際大力倡導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概念,透過國際大型研究證實,感染者只要穩定服藥至血中測不到病毒,即使有無套性行為也不具傳染力,感染者也可以懷孕生子,與你我一樣享受良好健康的生活品質及美滿的家庭生活。

女性愛滋感染者六大困擾問題

儘管「U=U」世代來臨,女性感染者仍總以家人為重,卻忘記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在生活中時常受到他人對愛滋或感染者的異樣眼光與誤解,卻無處發聲、尋不到依靠。有鑑於此,今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哥倫比亞籍藝術家-畢七月(J Triangular)、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共同攜手,邀請3位女性感染者透過攝影培力課程,學習使用視覺影像、歌舞表演紀錄下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透過課程集結而成的錄像作品,命名為《滴水希望》,帶出女性感染者間的相互支持、培力及對生命仍保有希望與期待。藝術家畢七月分享,3位女性用生活瑣事記錄下身為人的平凡、用水的意象作為生命泉源與洗淨的隱喻、用鏡子反射人心與映照過往經歷,面對愛滋猶如「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女性感染者需要更多支持與傾訴管道!共同創作影像將於12月1日國際「一天無藝術」(Day With(out) Art)活動中首度放映,期待喚起各界對愛滋照護、歧視困境的重視。

2021 《傾聽汝說 用愛對話》女性愛滋感染者關懷記者會(由左至右/女性錄像互助計畫助理導演陳安安、藝術家畢七月( J Triangular)、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古佳蓓副秘書長、鄭健禹醫師、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楊婕妤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