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你我他】高齡化社會與環境改造-邱裕鈞教授(下)

Written by on 2021-12-01

營建你我他 快樂平安行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特別來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邱裕鈞教授

能否說明道路空間配置與毗鄰土地使用之關係?

計畫道路之功能可以移動 (Movement) 及活動 (Activity) 加以定位。移動強調機動車輛的運行效率,而活動強調街邊活動的熱絡程度,例如,逛街購物、等候公車、步行等。以移動為主的道路設計理念係「以車為主」,其道路空間配置以車道為主。例如,臺北市的市民大道、建國高架道路等快速道路。以活動為主的道路設計理念係「以人為主」,其道路空間配置以行人及自行車為主。例如,西門町行人徒步區、住宅區內巷道、學校通學巷等。當然,也有道路必須兼具移動與活動功能,例如,敦化南北路、中華路、信義路及仁愛路等,這些道路都是臺北市的主要幹道,而且街邊商業活動十分密切。所以,在道路空間配置上除了要有足夠的車道以供車流疏運外,道路兩側也要配置相當寬度的人行道,以滿足街邊活動的行人流量。基此,道路空間配置與毗鄰土地使用之關聯可以用移動需求、活動需求,以及道路功能等三個維度加以定位。每一維度均有高、中、低三級,其交叉設計結果就像是一魔術方塊,計有 27 種道路空間配置路型,可供道路主管機關設計時之參考。

能否簡單介紹「計畫道路寬度與橫斷面配置」之決策支援系統?

計畫道路橫斷面決策流程分為五大步驟,分別為:區域特性檢視、道路類型檢視、道路元素選定、數量與寬度計算以及配置方案產生,共 5 大階段。各階段設計概念及作法,分述如下:第一階段:區域特性檢視,該道路若位於交通寧靜區、或設有公車專用道、道路可配置之寬度、道路類型皆為主管機關決定;第二階段:道路類型檢視,依照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將道路類型分為快速道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服務道路四類;第三階段:道路元素選定,考量之元素包含除了汽車道、機車道、人行道、自行車道,以及道路附屬設施,包括公車停靠站及路邊停車帶、公共設施帶等;第四階段:數量與寬度計算,主要參考現行法規制訂各道路元素之寬度區間;第五階段:配置方案產生,此階段包含由數個配置方案組合至選出最佳配置方案之過程。本決策支援系統係同時考量人本、安全、效率、環保及延續等目標,並依照道路等級限制各道路元素基本寬度與數量,在給定的道路寬度下求解兼顧上述目標之最佳道路橫斷面配置,包括車道數量、車道寬度、中央快慢分隔島、公共設施帶、自行車,以及人行道寬度等,並提供最佳配置方案下,各種交通(機動車輛、自行車及行人)之服務水準,以利都計委員及幕僚工作小組決定是否調整道路寬度之依據。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