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自在同行」打造以人為本的安全街道桃園市92處行人熱點路口改善計畫成果分享 從數據盤點到跨局協作 全面優化通行品質 邁向友善無障礙城市願景-4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7-28

特別來賓:桃園市政府交通局交通安全資訊科黃錦虹簡任技正
用心改變每一步——打造桃園人本安全新街道
你我每天走的路,可能只是短短的300公尺,但每一處斑馬線、每一個路口,都牽動著長輩、孩子、通勤族的安全。今天,我們邀請到桃園市政府交通局黃錦虹簡任技正,來和大家分享桃園市針對92處行人熱點路口的改善成果——這不只是硬體工程,更是讓生活更安心的開始。
從數據分析、民意回饋、跨單位合作到實地改造,每一步都走得不簡單,但正因為不簡單,更值得大家一起來了解與支持!
問題 1. 在執行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挑戰嗎?
答:最大的挑戰是跨單位協調與工期安排。例如不同轄區公所工程量能與進度各異,有些路口還涉及民間設施、土地或其他施工單位的配合,導致時程壓力較大。此外,民眾對交通設施變動也會有所疑慮,我們需要做很多溝通與說明,例如改道、封閉時段的安排,也特別要求施工單位要注意安全與標示清楚,才能在不影響通行的情況下順利推進工程。
問題 2. 請分享一個您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改善案例。
答:桃園區經國路與南平路口的案例特別具代表性。過去該路口交通繁忙,行人穿越時很容易與轉彎車輛衝突。我們在那裡設置了庇護島,退縮了行穿線,並擴大人行道與設置導引線。改造後,不但提升安全性,也讓整體街道視覺變得更友善。
延伸問題
Q1. 桃園市這次92處改善計畫是如何盤點與挑選地點的?
A:依據交通事故熱點統計、學校與高齡者常活動區、社區通報與現場勘查,綜合評估後擬定改善優先順序,務求在有限資源下最大化行人安全效益。
Q2. 常見的改善項目有哪些?有哪些設計是為長者或視障者考量?
A:包括行穿線退縮、設置庇護島、降低路緣高差、導盲磚延伸、語音號誌、以及行人專用號誌時相等,特別針對高齡者與視障者日常通行需求來設計。
Q3. 改善後有沒有實際降低事故?是否有統計數據佐證?
A:有的。以完成改善的前10處熱點為例,改善後半年內行人事故數下降約35%。完整數據會持續追蹤並公佈於交通局網站。
Q4. 工程進行期間如何兼顧通行與安全?
A:所有工程會要求設置明顯動線標示、分段施工、非尖峰施工,以及夜間照明措施,確保居民通行安全。
Q5. 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跨單位協調與工期安排是最大挑戰,尤其涉及管線下地、土地協調或民間施工單位時,更需花時間協調,並妥善安排改道說明與民眾溝通。
Q6. 有哪些民眾回饋特別讓您印象深刻?
A:有社區媽媽反映,以前牽小孩過馬路總是心驚膽跳,現在改造後感覺「終於可以安心走路了」,這樣的回饋讓我們團隊很感動。
Q7. 未來還有類似計畫嗎?會擴及哪些區域?
A:未來將持續擴大第二波、第三波改善計畫,目前已針對中壢、八德、龍潭等區進行盤點,逐步建構全市安全通行網絡。
Q8. 有沒有鼓勵社區民眾主動回報問題的管道?
A:有!市民可透過「桃園市1999市民專線」或交通局網站通報,也能透過臉書粉專「我的桃園故事」留言建議。
Q9. 外縣市是否有參考桃園的案例?
A:是的,桃園的庇護島+視障導引線整合設計在交通部舉辦的示範交流中,被多個縣市交通局列為參考範例。
Q10. 您自己認為這個計畫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A:讓更多人重新相信「行人不是交通次等公民」,道路是大家共享的空間,也讓孩子與長者走在路上不再害怕。
民眾問答
Q1. 改善過後的設施會定期維護嗎?
A:是的,交通局與養護單位會列入定期巡查,發現破損或標線模糊立即修繕。
Q2. 為什麼某些地方不設紅綠燈?
A:部分地點因車流量低、反而容易讓駕駛過於依賴號誌。經交通審議委員會評估後,會採取設置庇護島、標線與警示為主的設計,以提升效率與安全。
Q3. 我家附近的路口沒改善,是不是代表不夠危險?
A:不一定。有些地點可能已在第二階段改善清單中,也可能是近期才出現新風險點,歡迎主動通報或參加說明會表達意見。
Q4. 這些工程有沒有採用環保或永續的工法?
A:是的,例如人行道鋪面會盡量採用透水磚材、降低熱島效應,照明也以節能LED為主。
Q5. 對於騎機車族是否也有考量?
A:有,部分改善工程也同步設置機車待轉區與標線引導,讓不同使用者都能安全通行。
Q6. 如果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怎麼辦?
A:請立即通報警方,或拍照上傳市民通報平台。我們也持續與警察局合作,針對違規熱點加強執法與宣導。
今天的分享也許只是一場簡報,但每一條改善的道路、每一次跨局的合作,背後都是無數人為了讓大家「安全多走一步」所努力的成果。
桃園市正一步步往「行人優先」的城市邁進,也需要您我一起參與、一起監督。讓我們持續為更好的生活環境,同行每一步!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