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打造宜蘭行人安全新日常,一步一腳印,走出友善宜居的樂活城市!-2

Written by on 2025-08-12

特別來賓:宜蘭縣政府交通處李雅蘋科長

「113年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宜蘭縣成果分享一起關心我們每天都會走過的──街道與路口。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宜蘭縣政府交通處李雅蘋科長,來分享縣內在「提升道路品質」、「行人安全」以及「樂活街道」上的努力與改變。尤其面對即將在10月正式施行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宜蘭縣不僅超前部署,還積極推動人本交通設計,讓大家走得更安心、看得更清楚、也更願意用雙腳親近這座城市。

無論你是家長、長輩、學生還是平常騎車開車的朋友,今天的內容都跟你密切相關。我們一起來聽聽宜蘭怎麼做,也歡迎現場朋友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們的街道更貼近生活、更貼心安全!

一、 宜蘭縣針對列管的6處路口,實際採取了哪些改善措施?

答: 針對6處危險路口,宜蘭縣依路口特性採取不同改善策略,主要包括 設置綠底行穿線、增設行人專用號誌、街角外推作為人行空間、改善 標誌標線、調整行穿線位置等。例如在人潮較多的學校與觀光景點周 邊,設計退縮型轉角與人行道連貫性強化措施,以降低車輛與行人衝 突機率,並提高行人可視性與安全性。

二、《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於113年10月上路,宜蘭縣如何因應?

答: 面對113年10月施行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及其配套子法,宜蘭縣政府已著手盤點既有路口與人行空間,優先針對學校周邊、商圈 及高齡者常活動地區進行設施檢討與優化。我們也依循中央法規新設施標準指引,協助工程單位與設計團隊落實新制法規。此外,本府將透過地方說明會及交通宣導活動提升民眾認知與參與,未來亦將劃定行人友善區及優先區,提供無障礙之步行環境。

延伸題

Q:宜蘭縣這次改善的6處路口有哪些具體亮點與施作成果?

✅ A:這次改善主要針對6處列管高風險路口,例如羅東鎮中正南路與民生路口、宜蘭市中山路與女中路口等,因應路口各自的交通特性,我們採取差異化設計策略。亮點包括:

設置綠底行穿線與斑馬線調整定位,強化行人穿越可視性。

街角外推設計讓轉角不再死角,並新增行人庇護空間。

行人專用號誌時相及專用時段,讓行人不與車爭道。

搭配人行道重新鋪面與無障礙設施整合,讓整體通行品質全面升級。

此類改善也優先針對學校通學區與觀光人潮熱點,提升市民與旅客雙方的安全與友善感。

Q:《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即將在113年10月上路,宜蘭縣有何積極作為來銜接法規?

✅ A:面對新法,我們成立了跨局處工作小組,整合交通處、建設處、警察局等單位:盤點並優化縣內所有公共路口,優先納入學區、商圈、高齡者活動區域。

發布設計準則指引供工程設計與監造單位遵循。

結合警政系統,協調號誌、標線、測速設施更新。

籌辦法規說明會與社區巡迴講座,讓民眾提前認識新制,如人行道優先原則、違停新罰則等。

此外,縣府也爭取中央補助,協助鄉鎮市公所完成設施升級與接軌。

Q:「街角外推」在宜蘭具體是怎麼落實的?有數據或案例嗎?

✅ A:街角外推(Curb Extension)在宜蘭已實施於冬山鄉中華路、羅東中正南路等地:

改善前:行人穿越路口時須走長距離,且易遭轉彎車忽視。

改善後:穿越距離平均減少3~5公尺,有效減少事故發生點。

同時增設植栽或護欄,成為兼具美觀與安全的街道轉角。

透過這樣的「小改變」,換來「大安全」。

Q:高齡者在宜蘭逐年增加,縣府在道路改善上如何因應?

✅ A:根據內政部統計,宜蘭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8%。我們的設計特別納入「高齡者友善」思維:

提高紅綠燈秒數(通行速率由0.75m/s改為0.5m/s)。

設置休息椅與遮陽空間,例如在頭城、三星等鄉鎮的轉運站外。

採用反光強化指示標誌與夜間照明補強,減少夜間跌倒或迷向風險。

道路鋪面亦改採低起伏材料,降低滑倒機率。

Q:在觀光景點,如羅東夜市、冬山河等,如何兼顧遊客流量與交通安全?

✅ A:針對觀光熱點,我們採取「人車空間分流」策略,包括:

加強導引標誌系統與行穿線美化,提升旅客辨識度與導流效率。

舉辦假日「人行專用時段」,如中午至晚上7點禁車。

在人流高峰時段增派警力與志工協助交通管控。

同步整合公共運輸資訊,讓旅客可利用「勁好行」公車即時資訊App做交通轉乘規劃,降低自駕壅塞與違停風險。

Q:除了工程本體,交通安全的宣導怎麼推動才能讓民眾「有感」?

✅ A:我們與教育局合作,進行學校通學安全講座與模擬演練,並推出:

交通安全漫畫、短影音於社群平台投放。

「行人安全小站」社區據點,讓民眾能參與路口觀察、提案與簡易檢測。

結合家長會與里鄰志工,辦理「走一條安全路」活動,讓民眾用腳感受改善成效。

今年更將推行「青銀共走」活動,推廣跨世代共識下的行人安全文化。

Q:宜蘭在「無障礙通行」的進步有哪些具體案例可以分享?

✅ A:舉例來說:在羅東運動公園周邊設置連貫導盲磚與音響號誌。

宜蘭轉運站與火車站間步道重新鋪設,坡度控制在1/12以內,便於輪椅或助行器使用。

協同公車業者進行車輛與月台高低整合,達成一平到底的上下車經驗。

並進行全縣「通用設計稽核」,逐步補齊以往的設計落差。

Q:未來宜蘭在人行空間規劃上,有哪些創新或試辦的項目值得期待?

✅ A:我們將導入更多科技與社區參與模式:智慧行人警示系統試辦於宜蘭女中與羅東高工路口,結合雷達與LED閃爍警示。

正評估於學區周邊推行**「校園行人專用時段」試辦路段。

將結合社區營造模式,打造「社區導向型步行街區」,如結合舊城再生與特色街道導覽設計,讓步行不僅安全,更充滿地方故事。

爭取與中央合作,設置「示範型人本交通生活圈」,做為擴大應用藍本。

親愛的朋友們,行人安全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任務。每一條綠底斑馬線、每一個外推街角、每一盞為行人而設的紅綠燈,都是宜蘭縣為大家生活品質默默努力的痕跡。

邀請您持續關注「宜蘭勁好行」粉專,給予我們支持、提案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p/宜蘭勁好行

從今天起,我們一起走在更安全、更友善的樂活街道上──自在同行,就是最幸福的日常。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