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臺北市 199 個路口改造,打造安全友善交通環境 行人安心、車輛順暢,台北街道迎來全新革新!-3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9-08

特別來賓:台北市政府交通管制工程處廖崇耀正工程司
走出安全、順暢又人本的街道新典範!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為的就是一個共同目標:讓街道更安全、讓生活更自在。
台北市政府交通管制工程處,正式啟動「樂活街道自在同行」路口革新行動,從最小的一條標線,到最貼心的一處庇護設施,都代表著市府對行人安全、周邊住戶便利,以及駕駛人行車順暢的用心。
我們要一起探討:這些道路革新怎麼改?有什麼影響?對大家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今天現場有我們的專家——交通管制工程處的 廖崇耀正工程司,將帶來最專業也最親切的解答。
問:在改造大面積路型改造時,有遭遇哪些困難嗎?
答:
(1) 路口改善以往僅於部分設施進行改善,且以往較無大型通盤檢討案例,時屬為一大挑戰。
(2) 我國駕駛難以理解如此前衛的標線,在地議員、里長及在地居民對於
此重大變革,難免感到困惑與不適應,認為會增加肇事機率,並無法
改善交通狀況或增加行人安全,徒增風險,抑或是國外的概念不一定
適合於國內使用。
(3) 機關間橫向溝通問題,例如因道路上部分設施屬新工處權責等,必須
加強與他機關之間協調;另標線廠商對於新式路型標線觀念及劃設方
式有極大落差,無法按圖施作。
Q:這次「路口革新行動」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A:核心目標是「人本交通」,讓行人過馬路更安全、駕駛視線更清晰,減少事故發生,同時兼顧周邊住戶生活品質。
Q:標線革命具體是怎麼改?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A:以往標線比較單一,現在導入「前導線」、「退縮停線」與「庇護島」,讓行人優先、車輛慢下來,降低衝突點。
Q:對周邊住戶來說,會不會造成停車不便或交通繞行?
A:改造過程可能會短暫影響,但設計上會同步檢討停車格配置、維持基本出入便利。施工完成後,行車順暢度反而提升。
Q:對駕駛人來說,這些新式標線會不會看不懂?
A:一開始確實會需要適應,所以會加強說明標誌、行車引導與宣導教育,並且透過顏色與形狀設計,讓駕駛一眼就能理解。
Q:像大面積路型改造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包含居民習慣的轉變、駕駛對前衛標線的適應,以及機關間的協調與施工廠商落差,都是不小的挑戰。
Q:那麼這些挑戰最後是怎麼克服的?
A:靠著「試辦—調整—再優化」的方式,並持續傾聽居民意見,加上跨局處合作,讓計畫一步步落實。
Q:請問對學童、長者這些弱勢用路人來說,有哪些特別的設計?
A:新增庇護設施、縮短過街距離、設置導盲磚與友善路緣,讓孩子和長輩都能更安心走路。
Q:如果民眾覺得標線設計有問題,該怎麼反映?
A:可以透過市民專線 1999,或交通管制工程處官網、粉絲專頁留言反映,市府都會進行評估與改善。
Q:有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
A:例如松山區、信義區部分路口試辦後,行人事故率下降 2 成以上,駕駛也回饋「動線更清楚、反而更順」。
Q:未來這項計畫會如何推展?
A:2025 年將逐步擴大推廣到全市主要路口,並依據成效調整細節,讓「樂活街道」成為台北的新標準。
親愛的好朋友們,安全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天走在路上的真實感受。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不是只有政府的責任,也需要大家一起守護——駕駛人慢下來,行人多留意,住戶多體諒。
讓我們一起用小小的改變,累積成大大的幸福。
台北的新街道,不只是道路,而是大家共同的生活場景。
謝謝各位的參與,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大家帶回更多安心與期待!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