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澎湖人本交通進化中!從行人優先到街道綠化,打造更安全、更友善的未來步行城市!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9-15

特別來賓:澎湖縣政府工務處曾吉祥副處長
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是「樂活街道 自在同行」,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澎湖縣一步一步實現人本交通的實踐藍圖。無論您是關心都市行人安全、或是觀光發展與街道美感,今天的節目都絕對值得您一聽。
我們特別邀請到澎湖縣政府工務處曾吉祥副處長,與大家深入探討「前瞻基礎建設」中的人行道改造、綠化街道、退縮行穿線等新設計背後的政策理念與在地實踐。一起來看看澎湖如何以人為本,讓道路更安全、空間更溫柔、生活更自在。
政策面
Q:首先請跟聽眾們說明「人本交通」理念。
A:「人本交通」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交通發展理念,強調尊重行人及保護弱勢群體,與傳統以車輛流通為主的規劃截然不同。此理念倡導人類的永續發展,目標是營造安全、舒適、友善且健康的交通環境。透過觀念引導、政策推動、空間營造及實體建設的經營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動與執行方法,以有效達成「永續運輸」的目標。未來,希望能提供更加人性化、可靠及舒適的交通系統,以兼顧使用者需求與國際發展趨勢。
Q:同樣是人行道工程,加入「人本交通」的概念後,在執行面上有怎樣的差異?
A:加入「人本交通」概念後的人行道工程,於規劃設計時會優先考慮行人的安全與舒適,確保人行道足夠寬敞、平坦,並提供適當的無障礙設施,讓所有人都能安全通行,包括老年人、兒童和殘障人士,確保弱勢群體的使用權,讓不同社會階層的民眾都能公平地使用公共交通空間。工程中不僅增加了安全設施,如過街行人號誌、降低車輛速限和設置防撞護欄,有效保護行人免受車輛威脅,還融入了更多綠色元素,如綠化帶、植栽和陰涼處,以改善行人行走時的舒適感並維護城市生態。總體而言,加入「人本交通」概念後的人行道工程,會更注重行人的實際需求、安全、舒適性與社會公平,與傳統以車輛為本的規劃方式有明顯不同。
Q:副處長,澎湖推動的「人本交通」具體和以往的交通工程有什麼最大差異呢?
A:人本交通以「人」為核心,不再只追求車流暢通,而是保障行人、老人、孩童、輪椅使用者的安全與舒適。
Q:在澎湖這樣觀光與生活交織的環境下,為什麼「人本交通」特別重要?
A:因為澎湖街道不僅是居民日常所需,也是觀光遊客的第一印象。安全、友善的步行環境,不僅讓居民安心,也讓遊客更願意慢步體驗。
執行面與民眾常見疑問
Q:有些民眾常反映人行道常被機車或雜物佔用,這次計畫會如何改善?
A:工程會加強「空間管理」與「硬體設計」,例如增加防佔用的設施、劃設明確的停車格,並透過宣導與稽查,讓人行道真正回歸行人。
Q:澎湖的道路常有高低差或坑洞,造成老人或小孩行走不便,計畫會怎麼處理?
A:這次全面檢視路面品質,鋪面平整化、設置無障礙坡道、導盲磚等,讓步行更安全順暢。
Q:澎湖夏天日照強烈,走在街上常常很曬,會有綠化或遮蔭的規劃嗎?
A:會!這次計畫融入綠化設計,增加樹木植栽、休憩涼亭,讓行走不再是負擔,而是愜意的生活。
Q:部分店家擔心人行道整修會影響生意,縣府有什麼配套?
A:施工時會分區分段進行,並盡量縮短工期;同時與店家溝通,確保通行順暢。完工後環境改善,反而能吸引更多人潮,帶來商機。
周邊改善與未來亮點
Q:除了人行道,這次計畫還會針對哪些交通細節改善?
A:包括行穿線退縮、減速設計、過街行人號誌優化,降低車速、增加安全感。
Q:未來澎湖的人本交通,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
A:將逐步串聯人行環境、觀光動線與社區巷弄,讓居民生活與遊客觀光都能「步行無礙」,同時展現澎湖特色的街道景觀。
提醒事項:
工程進行時,請大家多留意施工路段的交管措施。
行人要養成使用人行道、過馬路要走行穿線的好習慣。
機車族、汽車駕駛也要配合慢行,落實「車輛禮讓行人」的精神。
未來亮點:
澎湖將打造「安全、人本、綠意」三合一的街道樣貌。
完成後不只是改善道路品質,更會帶來觀光加值效果,成為「海島步行城市」的新典範。
各位好朋友,道路不只是車輛的通道,更是居民的生活場域。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你我共同參與的行動。
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守護澎湖的街道,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能走得安心、自在,也更有幸福感!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關心您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