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樸門設計與Prada農婦實踐 「從農景到心景——在生活裡遇見農業的美好」
Written by Jean-CS on 2025-09-16

特別來賓:文化大學景觀系汪怡嘉副教授
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每天吃著米飯、蔬菜、水果的時候,這些食物背後不只是農夫的辛勞,更是一幅隨四季變化的「農業景觀」?
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一起走進農夫的世界,從「景觀」的角度,看看土地、作物、生活之間的關聯。其實,農業不只是耕種,它也是一種生活美學——你在陽台上種一盆香草、在庭院裡栽一株番茄,就已經是最簡單的入門。
那麼,身為一般社會大眾的我們,要怎麼樣從生活中學習、從自然中體驗,找到屬於自己的農業快樂?接下來,我們就一同來聊聊!
1 . 做農夫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做農夫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己栽種自己收成,在疫情的時候讓我知道絕對不會被餓到。而且可以吃到最新鮮的植物,可以品嚐到食物原本的味道。另外可以知道,隨著四季的變化也有不同的食物,像蘿蔔是冬天的食物,瓜是夏天的植物,所以在對的季節吃對的東西對我們也是很重要。如果花園裡面也可以種可食性植物,那我們大家都不愁吃了。
2 . 目前農場的情況?
目前二澳農場仍有農夫在那裡耕作,還是以稻米收成為主,也有各類的蔬菜在四季不同的時候長出來,做成不同的醬料在香港市場、餐廳、網站上銷售。
3 . 不當農夫要做什麼?
2021年我回來台灣,並且對九年的農業生活寫了一本書"穿著Prada的農婦",紀錄農婦的歷程。目前我是文化大學的老師,我希望能夠把景觀設計的經驗配合樸門農業發展的鄉村景觀能夠教給我的學生。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了解農村農業的重要性及四季的農業景觀帶給我們的幸福,而不是冷冷的太陽能板蓋住自然的生命。
4. 什麼是「農業景觀」?它跟我們一般理解的「風景」有什麼不一樣?
農業景觀不只是美麗的田園風光,而是人和土地的互動痕跡。稻田的線條、果園的層次、四季變換的顏色,都是農業景觀的一部分。
5. 一般民眾如果完全沒有務農經驗,要怎麼入門?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吃的開始」。去認識「這個季節的蔬菜是什麼」、嘗試自己在陽台種香草、蔥或九層塔,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6. 孩子或學生怎麼樣能從生活裡學習農業?
可以透過「觀察、動手、品嚐」來學習。帶孩子參加農場體驗,或在學校進行小盆栽種植,不只是學知識,更能培養對土地的感情。
7. 景觀設計跟農業有什麼連結?
景觀設計強調空間美感與永續,而農業則是生產與循環。當兩者結合,就能創造「有生產力又好看的鄉村景觀」,讓農村不只是種田的地方,而是大家想來體驗的樂園。
8. 做農夫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目前二澳農場的情況如何?如果不當農夫了,還能怎麼推廣農業精神?
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給自足的安心」。疫情期間大家都體會到,能夠自己種、自己吃,就不怕缺糧。而且還能吃到最鮮美的原味。
二澳農場仍有農夫耕作,以稻米為主,也種植各種蔬菜,四季都有不同的收成。農產品會製成醬料,甚至出口到香港市場與餐廳,讓更多人品嚐到台灣的土地滋味。
就像我們的分享者,透過寫書、教學,把九年的農業經驗轉化為知識傳遞,讓更多人了解農村的重要性。即使不種田,也能成為「農業文化的傳遞者」。
9 . 為什麼我們要重視農村的四季景觀,而不是大量鋪設太陽能板?
因為農村的景觀與土地的生命息息相關。四季變化讓人感受到自然的節奏,這是無法被冷冰冰的設施取代的。守護農業景觀,就是守護我們生活的美好記憶。
各位好朋友們,農業不只是農夫的專利,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
當你在超市挑選「當季食材」,當你在家裡種一盆小蔥,當你在旅途中看到一片金黃稻田,這些都是你與農業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珍惜這份來自土地的禮物,從心出發,感受自然的節奏,體驗農業帶來的幸福。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