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永續行走 安全城市-3

Written by on 2025-07-29

特別來賓:新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科林昭賢專門委員

我們每天都在走路──走到捷運、接小孩、去市場……但一條好走的路,其實來自許多人的努力與細節:平整的騎樓、清楚的行穿線、退縮的轉角、友善的導盲設計。

今天,我們邀請到新北市交通局的林昭賢專門委員,與我們分享從去年109處路口改善的實績,到114年即將展開的50處高風險熱點改造行動,以及「人本交通」如何落實在每一個我們熟悉的街區。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城市的改變,是如何為我們與家人帶來更安全、更自在的生活日常。

Q1:新北市114年「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執行目標?

113年底在市府團隊通力合作下,如期完成109處路口改善,並成功爭取中央全額補助9,621萬元。114年新北交通局將持續辦理「易肇事路口、高風險路廊及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計畫」,擇選50處路口,預計5月底全數會勘完成。

另外將配合「行人設施條例」規劃2處行人友善區,亦持續與各局處橫向溝通,執行市府專案計畫:通學廊道、通學巷、人行道淨寬、騎樓整平及機車退出騎樓等,還有捷運生活圈友善步行計畫及樂齡環境人本空間改善計畫,考量高齡及弱勢用路族群需求,打造人本交通環境示範區,各項計畫相輔相成,營造全齡適用,安全健康舒適之步行環境。

延伸問答題

Q1:新北市114年「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的核心目標是什麼?

A:延續前一年109處路口改善成果,114年選定50處易肇事、高風險路口進行改善,並規劃2處行人友善示範區,整合通學廊道、捷運生活圈、樂齡環境與騎樓整平等專案,打造全齡通用的步行空間。

Q2:這次規劃的50處路口,會怎麼選?

A:以事故熱點、人口密度、學區、通勤路線為依據,並結合警政單位數據與居民反映,優先處理高風險或使用頻率高的路口。

Q3:哪些改善項目是市民最有感的?

A:包括人行道退縮拓寬、降低轉角車速、設置行穿線前移、人行專用時相、騎樓整平、移除障礙物等,都是市民在日常中直接感受到的改變。

Q4:新北的「行人友善區」是什麼?

A:是以社區為單位,綜合提升人行道、通學環境、公車站周邊動線與無障礙設計的區域型改善,試辦成功後也可複製到其他行政區。

Q5:高齡與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怎麼納入設計?

A:從坡道設計、導盲磚鋪設、降低路緣、設置庇護島與過街提醒標誌等都全面檢討,讓步行設施真正做到「全齡友善」。

Q6:新北如何推動「機車退出騎樓」?

A:透過標線引導、設置機車停車格、騎樓整平與社區溝通,讓騎樓回歸原本「人行空間」的功能。

Q7:捷運生活圈的步行改善計畫有哪些特色?

A:改善從捷運出口延伸至生活圈的通學、購物、轉乘動線,整合綠廊、人行道、公車站周邊設施,提升「最後一哩路」的安全與便利。

Q8:市府與哪些局處協力推動這些計畫?

A:橫向整合交通局、工務局、教育局、社會局、警察局等單位,針對不同對象與需求,推動整合式改善計畫。

Q9:如何讓市民參與改善提案?

A:透過民眾通報平台、里長建議、議員提案、公民預算、社區走讀等方式納入居民實際觀點,確保設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Q10:未來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措施?

A:包括擴大行人專用時相試辦區域、推動智慧行人號誌系統、整合AI影像辨識熱點、打造「15分鐘生活圈」步行友善地圖等,都是下一步規劃重點。

民眾提問

Q1:我們家附近路口也很危險,怎麼讓交通局知道?

A:可透過1999市民熱線、交通局官網反映、或參與公民參與提案,市府都會納入評估改善名單。

Q2:有人行道施工時交通都很亂,可以改善嗎?

A:市府會要求施工單位設立清楚動線引導牌面,並協調避開上下學與通勤尖峰,讓施工過程也兼顧安全。

Q3:長輩走路常怕跌倒,市府有針對高齡者做什麼改善?

A:騎樓整平、導盲磚調整、設置欄杆與高亮度照明,都是專為銀髮族步行環境設計的項目之一。

Q4:什麼時候會改善到我們社區?

A:114年預定改善50處,未來每年將持續滾動更新熱點名單與規劃範圍,也歡迎社區主動提案爭取。

Q5:這樣的改善會不會影響交通流量?

A:改善設計會兼顧行人與車流,透過精準號誌設計與工程模擬分析,確保安全又不影響整體通行效率。

一條安全的人行道,不只是一段平順的路面,而是一座城市對所有市民的關懷與保障。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與回饋,我們相信,每一個行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邀請大家回到社區、學校、家庭,繼續當人本交通的觀察者與推動者,讓新北成為人人都能安心走路的宜居城市。

▍Podcast聆聽(歡迎訂閱/重聽)

YOYO Live Show 樂活街道-自在同行
apple podcast
spotity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