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 Live Show生活法律與法庭 生活法律gogogo:114年04月07日節目
堯堯 2025-04-07
受訪者:
臺北地檢署
許旆璟檢察事務官
節目內容:
主題:臺灣常見詐欺樣態簡介
近年來,詐欺案件在台灣層出不窮,詐騙集團手法不斷翻新,受害者不僅限於長者,許多年輕人、高知識分子甚至企業人士也曾受騙。以下是目前最常見的詐欺樣態:假投資詐欺: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媒體、YouTube 廣告或 LINE 群組,偽裝成投資專家、名人,推薦「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機會,甚至提供假投資網站、APP,讓受害者看到虛假獲利數據,誘騙更多資金投入。近期詐騙集團更有出金手負責匯款予被害人,讓被害人以為有假投資網站為真並有實際獲利,誘使被害人投入更多款項,用養套殺的方式讓被害人受騙金額比一般投資詐欺損害更大。解除分期付款或其他操作ATM詐騙:詐騙者冒充銀行或電商客服,聲稱受害者的信用卡「誤設為分期付款」,必須操作 ATM 解除,但實際上是引導受害者完成轉帳,將款項轉入詐騙帳戶。釣魚簡訊與詐騙電話:詐騙集團透過簡訊或電話,偽裝成銀行、政府機關、物流公司,要求點擊連結填寫個資,或指示下載惡意軟體,盜取帳戶密碼或綁定詐騙支付方式;亦有詐騙者尋覓被害人要售出商品,並表示有購買意願,但因為被害人網路購物帳號沒做金流驗證等,導致無法下單,要求被害人點選其所提供之客服連結,而掉入詐騙集團陷阱,依詐騙集團指示操作。愛情詐騙:詐騙者透過交友軟體、社群平台與受害者建立感情關係,博取信任後,以「投資機會」、「家人急需醫療費」等理由詐取金錢。
假檢警詐騙:詐騙集團假冒警察、檢察官,交付偽造之地檢署文件,聲稱受害者涉及刑事案件,要求配合資金監管或交保金,恐嚇受害人匯款,甚至交付帳戶而遭提領一空。
這些詐欺手法的共通點是利用人性的貪婪、恐懼或情感依附,讓受害者在短時間內做出錯誤決策。因此,提高警覺,學習正確的防詐觀念,是保護自己財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