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 Live Show生活法律與法庭 生活法律gogogo:114年05月06日節目
堯堯 2025-05-06
受訪者:
更生保護會臺北分會
吳秉霖諮商心理師
節目內容:
主題:臺北分會攜手諮商心理師,以體驗式學習打造青少年防詐新防線,在當今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的時代,更生保護會臺北分會積極創新,將心理健康專業引入矯正體系,為青少年建立全方位的防詐意識。
本次講座的具體內容和最大亮點?這次講座的內容非常豐富且有針對性。講座以「暗黑心理學:我們與套路的距離–是愛情、友情或一場騙局?」為主題,分為幾個主要部分:首先,心理師以三個真實故事為例,分別是「沒那麼便宜的計程車」、「一百萬的朋友」和「中華電信優惠詐騙電話」,生動展示了詐騙如何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接著,心理師細緻拆解了詐騙的常見手法和話術。比如,詐騙者如何利用偽裝身份來降低我們的防備心,如何設計話術引導我們提供個資,以及如何透過情感操弄建立信任再誘導行動。最精彩的部分是互動環節,除了前面提到的「兩真一假」遊戲外,還有一個讓青少年分組討論「如何識別詐騙」的活動。講座最後還提供了具體的防詐工具和資源,包括「Who’s Call」應用程式、165反詐騙專線等,並教導青少年「不輕信、不交付個資、遇疑即查證」的三大防詐原則。整個講座的最大亮點,就是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真正觸動了青少年的心,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建立起防詐意識和自我保護機制。
更生保護會平常都在做什麼?為什麼要特別關注青少年防詐?「我們就像社會的安全網,專門接住那些跌過跤的人。」更生保護會主要協助更生人重新適應社會,提供就業培訓、心理輔導等服務。近年發現許多青少年不僅被詐騙,更被吸收成車手,去年就有位16歲小傑為買新手機,把帳戶租給詐騙集團,結果變成警示帳戶還吃上官司。這讓我們意識到,與其等孩子犯錯再輔導,不如從預防做起,就像在懸崖邊築欄杆。
現在青少年最常掉入哪些詐騙陷阱?「不是孩子笨,是騙術太會抓心理。」去年有位高中生小林,在IG看到「代購潮鞋」廣告,對方傳來的倉庫照片還有網紅打卡,結果匯款後只收到兩包零食。我們分析發現,青少年最常中招前三名是:假網拍(佔42%)、遊戲點數詐騙(31%)、打工陷阱(27%)。詐團甚至會用「分期付款」、「試用體驗」等話術,讓孩子覺得像在玩手遊課金。
怎麼判斷孩子可能被詐騙集團盯上?家長能注意哪些徵兆?「當孩子突然多出名牌鞋,卻說是用零用錢買的,這就像松鼠藏松果總有破綻。」有位媽媽發現兒子書包有來路不明的提款卡,機警通報學校輔導室,後來查出是詐團在補習班發「租卡賺外快」傳單。關鍵警訊包括:突然擁有高價物品、手機常關靜音、出現不明聯絡人。建議家長用「好奇取代質問」,例如:「這雙鞋設計好酷,哪家店買的?我們週末去逛逛?」